海洋微生物新突破:Pseudovibrio属遗传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valuation of vectors for gene expression in Pseudovibrio marine bacteria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来源: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3.9

编辑推荐:

  Pseudovibrio属细菌具有重要生态和生物技术潜力,本文开发了其遗传工具,助力相关研究。

  ### 一、引言
Pseudovibrio属细菌作为 α- 变形菌门的一员,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常与海洋海绵、珊瑚、藻类等生物共生。研究发现,它仅从健康海绵中分离得到,还能产生抑制海绵病原体生长的抗生素,且有垂直传播的证据,这表明其可能对海洋海绵健康有重要贡献。此外,它还能诱导珊瑚幼虫的定居行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遗传学工具对于深入研究Pseudovibrio属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挖掘其生物技术应用潜力至关重要。此前研究人员从Pseudovibrio brasiliensis Ab134 中发现了特殊代谢物假弧菌酰胺(pseudovibriamides),编码该物质的ppp基因簇存在于约三分之二的Pseudovibrio基因组中。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基因敲除),揭示了假弧菌酰胺与细菌群体行为(如鞭毛介导的运动和生物膜形成)之间的联系,而这些行为对细菌在宿主中的定植和生存意义重大。然而,尽管已有基因敲除等方法,但一直没有可用于Pseudovibrio属细菌基因表达的自我复制载体,这限制了对其更深入的研究。

二、实验结果


  1. 建立适用于P. brasiliensis Ab134 的宽宿主范围载体
    研究人员获取并测试了含有两种不同宽宿主范围复制子(RSF1010 和 pBBR1)的质粒载体。通过结合实验将相应质粒(pAM4891、pSEVA234M 和 pSEVA237R_Pem7)从Escherichia coli转移到P. brasiliensis Ab134 中,并经质粒提取、限制性酶切和凝胶电泳验证获得的克隆。利用短读长 Illumina 测序估计质粒拷贝数,结果显示 RSF1010 在P. brasiliensis Ab134 中为中等拷贝数(49),pBBR1 为高拷贝数(148 - 210)。

在液体培养的生长比较实验中,携带 pAM4891(RSF1010 复制子)的P. brasiliensis Ab134 与野生型相比,总生长曲线下面积相当,但延迟期延长约 40%。而携带 pSEVA234M 和 pSEVA237R_Pem7(均含 pBBR1 复制子)的菌株呈现不同生长表型,pSEVA234M 出现生长缺陷,尽管延迟期未受影响,但最终的光密度(OD600)和生长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经分析,这可能是由于 pSEVA234M 质粒拷贝数较高(210),且其携带的lacIq-Ptrc 阻遏 - 启动子元件导致lacI阻遏蛋白高表达,进而影响生长;而携带 pSEVA237R_Pem7 的菌株则未出现该缺陷。综合考虑,研究人员选择 pAM4891 和 pSEVA237R_Pem7 进行后续实验。
2. pSEVA237R_Pem7 在结合实验中优于 pAM4891,但在电穿孔实验中无优势
采用电穿孔和从E. coli S17 - 1 结合的方法,评估 pAM4891 和 pSEVA237R_Pem7 导入P. brasiliensis Ab134 的 DNA 转移效率。由于这两种质粒分别组成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可通过荧光快速筛选阳性克隆。结果显示,pAM4891 和 pSEVA237R_Pem7 的电穿孔效率相当(分别为 3295 ± 271 CFU/μg 质粒 DNA 和 2776 ± 495 CFU/μg 质粒 DNA),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但在结合实验中,pSEVA237R_Pem7 的结合频率(2.22×10?3 ± 6.69×10?4)显著高于 pAM4891(3.86×10?6 ± 3.34×10?7)。
3. pAM4891 和 pSEVA237R_Pem7 在传代研究中均有一定稳定性,pSEVA237R_Pem7 更优
评估质粒稳定性对研究至关重要,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评估质粒稳定性可减少抗生素对细菌表型(如群体运动和代谢)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对 pAM4891 和 pSEVA237R_Pem7 进行了连续五代(共 120 小时)的传代实验。由于 pAM4891 和 pSEVA237R_Pem7 分别组成型表达gfpmCherry,因此可通过菌落荧光判断质粒是否丢失。结果发现,在前三代(72 小时),超过 97% 的 Ab134 细胞保留了 pAM4891,但到第四代时保留率降至 85.4%,第五代降至 76.6%。而携带 pSEVA237R_Pem7 的 Ab134 细胞在五代传代过程中(120 小时),质粒保留率始终为 100%,表明 pSEVA237R_Pem7 具有更高的长期质粒稳定性。
4. pSEVA237R_Pem7 导致群体运动起始延迟
自我复制载体常用于基因表达研究,如遗传互补实验或用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研究人员此前发现假弧菌酰胺缺陷突变株(ΔpppA)的群体运动能力较野生型降低。在此基础上,研究携带自我复制载体是否会影响野生型和 ΔpppA菌株的群体运动,以及在群体运动实验中不进行选择时能否检测到荧光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携带 pAM4891 载体的菌株群体运动能力与亲本菌株相当,而携带 pSEVA237R_Pem7 载体的菌株群体运动表型出现延迟。不过,携带这两种载体的 ΔpppA菌株群体运动能力仍低于携带相同载体的野生型菌株。此外,在实验 3 天后,即使不进行抗生素选择,也能检测到荧光蛋白表达,这与之前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两种载体在 3 天的实验过程中均能稳定维持。

三、讨论


Pseudovibrio属自 2004 年被首次描述以来,在全球海洋环境中广泛被分离或检测到,主要来源于海洋海绵、珊瑚等生物,还包括被囊动物、扁虫、藻类等。它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仅可能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营养,还对海洋海绵健康和珊瑚幼虫定居有促进作用。因此,开发Pseudovibrio属细菌的遗传工具对于探索其生态和生物技术潜力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首次证明了含有 RSF1010 和 pBBR1 两种宽宿主范围复制子的载体可用于P. brasiliensis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RSF1010 复制子属于 IncQ 质粒群,其野生型在E. coli中的拷贝数较低(10 - 12),但本研究中使用的 pAM4891 载体因 RSF1010 mobA基因的 Y25F 突变,使得质粒制备中多为超螺旋 DNA,从而在P. brasiliensis Ab134 中呈现较高拷贝数(49)。pBBR1 复制子不属于 IncP、IncQ 和 IncW 群,可能代表一个新的不相容群,其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宿主范围广泛,在E. coliBordetella pertussis中报道的拷贝数为 30 - 40,但在一些细菌中会因高拷贝数导致生长缺陷。本研究中含有 pBBR1 复制子的两种载体在P. brasiliensis中均为高拷贝数(148 - 210),但仅 pSEVA234M 出现生长缺陷,推测是高拷贝数和lacIq阻遏蛋白高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质粒转移效率方面,pSEVA237R_Pem7(3855 bp)通过结合实验导入P. brasiliensis Ab134 的效率显著高于 pAM4891(7868 bp),这与质粒越小结合率越高的研究结果相符。而在电穿孔实验中,虽然理论上质粒大小与电穿孔效率呈负相关,但在本研究使用的低场强(9 kV/cm)条件下,所测试范围内质粒大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两种质粒的电穿孔效率无显著差异。此外,结合实验比电穿孔更有效地将质粒导入P. brasiliensis Ab134,这可能是因为结合实验转移的是单链 DNA,可绕过受体菌株的 DNA 限制 - 修饰系统,而电穿孔等方法摄取的是双链 DNA。研究人员还在P. brasiliensis Ab134 中鉴定出一种 II 型限制 - 修饰系统,未来有望利用该系统进一步提高 DNA 转移效率。

虽然携带 pSEVA237R_Pem7 和 pAM4891 的P. brasiliensis菌株与野生型生长相当,但它们的群体运动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pSEVA237R_Pem7 拷贝数较高,其表达的 mCherry 可能给细胞代谢带来负担,影响群体运动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群体运动能力下降。综合各项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建议在遗传互补实验中使用 pAM4891,因为它对群体运动的影响较小,且在 3 天内稳定性良好,足以满足群体运动实验和假弧菌酰胺生产研究的需求。

四、材料和方法


  1. 一般实验程序
    实验中所用的化学试剂和酶购自 Sigma - Aldrich、VWR、Becton Dickinson(BD)和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等公司,限制性内切酶购自 New England Biolabs(NEB)。采用 GenEluteTM Bacterial Genomic DNA Kit(Sigma - Aldrich)提取基因组 DNA,使用 ZymoPURE Plasmid Miniprep kits 提取质粒 DNA,并通过 Primordium labs 进行全质粒测序,以确保质粒载体序列与 Addgene 和 SEVA 库中的一致。
  2. 细菌培养
    P. brasiliensis Ab134 野生型和 ΔpppA突变株在 BD Difco Marine Agar 2216(MA)或 BD Difco Marine Broth 2216(MB)中,30°C 培养 18 - 24 小时,根据需要使用卡那霉素(200 μg/mL)进行突变株筛选。E. coli菌株在 BD Difco Luria Broth(LB)或 LB 琼脂上,30°C 培养 18 - 20 小时,使用卡那霉素(50 μg/mL)进行突变株筛选。E. coli DH5α 用于质粒载体的扩增,E. coli S17 - 1 用于与 Ab134 进行结合实验。所有菌株均在 20% 甘油(v/v)中,-80°C 冷冻保存。
  3. 质粒通过结合实验导入P. brasiliensis Ab134
    采用与之前类似的方法,将质粒载体从E. coli S17 - 1 通过结合实验转移到 Ab134 中。先将载体电穿孔导入E. coli S17 - 1,然后分别培养 Ab134 和E. coli S17 - 1 至光密度(OD600)达到 0.4 - 0.6,收集细胞并调整浓度后混合,将混合液涂在 MA 平板上,19 小时后在含有卡那霉素(200 μg/mL)和羧苄青霉素(50 μg/mL)的 MA 平板上筛选结合子,阳性克隆经过夜培养后用于质粒提取,并通过限制性酶切和凝胶电泳进行验证。
  4. 通过滤膜结合实验评估结合效率
    滤膜结合实验的方法是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制备好浓度合适的细胞悬液后,将E. coli S17 - 1 和 Ab134 的细胞悬液混合,接种在 0.45 - μm 孔径的细胞酯膜滤器上,培养 19 小时后收集生物量并进行系列稀释,在含有卡那霉素(200 μg/mL)和羧苄青霉素(100 μg/mL)的 MA 平板上筛选结合子,同时设置仅 Ab134 或E. coli S17 - 1 含相应质粒的阴性对照。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按照特定公式计算结合效率的对数值(log10)。
  5. 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P. brasiliensis Ab134
    制备 Ab134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时,将过夜培养的种子液接种到 MB 中,培养至 OD600为 0.4 - 0.6,离心收集细胞,用冰预冷的 250 - mM 蔗糖溶液洗涤 3 次,重悬后分装用于电穿孔。将适量的 pAM4891 或 pSEVA237R_Pem7 加入感受态细胞中,在 1.8 kV 的条件下进行电穿孔,电穿孔后的细胞与冰预冷的 MB 混合,30°C 振荡培养 1.5 小时后,离心收集细胞并涂布在含有卡那霉素(200 μg/mL)的 MA 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同时设置未加质粒的感受态细胞作为对照。通过观察荧光确认转化是否成功,并计算电穿孔效率(CFU/μg 质粒 DNA)。
  6. 相对质粒拷贝数的测定
    使用 GenElute Bacterial Genomic DNA Kit 提取携带不同质粒(pAM4891、pSEVA234M 和 pSEVA237R_Pem7)的P. brasiliensis Ab134 的总 DNA,经质量评估后,进行 Illumina 双端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得到的序列与 Ab134 基因组参考序列(GenBank: GCA_018282095.1)和导入的质粒序列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中各位置的覆盖度统计信息,按照特定公式计算质粒拷贝数。
  7. 生长曲线的测定
    采用微孔板法跟踪各细菌菌株 46 小时的生长情况。先制备种子液,将其稀释至 OD600为 0.05 后,分装到 96 孔板中,每孔 200 μL,设置 10 个重复,同时设置仅含 MB 的空白对照。将平板在 30°C、887 转 / 分钟(振幅 1 mm)的条件下振荡培养,每 30 分钟测定一次 OD600值。利用 R 集成开发环境,采用梯形法计算生长曲线下面积,并按照特定方法计算延迟期。
  8. 质粒稳定性比较
    在无选择压力下,对P. brasiliensis Ab134 中质粒的稳定性进行五代(120 小时,约 50 代)的评估。将携带 pAM4891 或 pSEVA237R_Pem7 的 Ab134 菌株在含有卡那霉素(200 μg/mL)的 MB 中过夜培养,然后去除卡那霉素,对细胞进行系列稀释并涂布在 MA 平板上,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96、120 小时)计数荧光菌落,按照特定公式计算质粒稳定性百分比。
  9. 群体运动实验
    群体运动实验方法与之前报道一致。制备含有 0.5%(wt/vol)Eiken 琼脂的群体运动琼脂,冷却至 55°C 后分装到培养皿中,空气干燥 20 分钟。将细菌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调整至 OD600为 1.0,取 5 μL 滴在平板中心,空气干燥后 30°C 培养,每天用手机相机拍摄可见光照片,同时使用 ChemiDoc MP Imaging System 进行荧光成像,观察 3 天。
  10. 荧光成像
    使用 ChemiDoc MP Imaging System 进行荧光成像,分别使用 Cy2(532 nm/28 mm)和 Alexa 546(602 nm/50 mm)通道检测绿色和红色荧光。

五、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适用于P<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