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锡金特大洪水:多灾害链式反应的驱动因素、成因与影响解析

《SCIENCE》:The Sikkim flood of October 2023: Drivers, causes, and impacts of a multihazard cascade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来源:SCIENCE 44.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面对喜马拉雅地区冰川湖溃决洪水(GLOF)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Sattar团队通过卫星影像、地震数据与数值模拟等多维手段,首次完整重构了南洛纳克湖(SLL)溃决引发的级联灾害链,揭示50×106 m3水体释放与270×106 m3泥沙侵蚀的破坏机制,为高风险区预警系统建设与水电设施防护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高山冰川加速消融形成的冰湖已成为悬在下游地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3年10月3日,印度锡金邦海拔5200米的南洛纳克湖(South Lhonak Lake, SLL)因永久冻土覆盖的侧碛滑坡触发链式灾害,引发峰值流量达48,500 m3 s-1的冰川湖溃决洪水(GLOF),造成55人死亡、74人失踪,摧毁1200兆瓦的Teesta III水电站。这一事件凸显了高山地区气候变化、冰川退缩与人类活动交织形成的复合风险,亟需系统性研究其驱动机制与影响路径。

由国内外多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综合运用卫星立体成像(Pléiades/SkySat)、地震信号反演、气象数据同化和多相流数值模型(r.avaflow)等技术,首次完整重构了这场灾害的时空演化过程。研究选取2016-2023年间257组哨兵2号影像进行光学特征追踪,结合IRIS地震台网记录,精确标定滑坡启动时间为10月3日22:12:20 IST。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差异分析(DoD)计算显示,约14.7×106 m3的冻结侧碛崩入湖中产生20米高涌浪,导致前碛形成165米宽的溃口。

研究揭示三个关键机制:一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年均物质平衡达-0.45±0.33 m w.e. year-1,湖体面积较1975年扩大11倍,侧碛因失去冰川支撑发生蠕变(>15 m year-1);二是永久冻土升温(约-1°至-3°C)使含冰碛体强度劣化,地震反演显示滑坡体以2.8×1010 N冲击力东南向运动;三是洪水在67.5 km河道内诱发45处次级滑坡,最大单点侵蚀量达66.5×106 m3,形成5倍体积增长的碎屑流。

灾害影响评估显示:洪水波及385 km至孟加拉国,淹没25,900栋建筑(59%为近十年新建)和276 km2农田;水电设施损失尤为严重,除Teesta III完全损毁外,另有4座水坝受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触发降雨量仅29-39 mm,但前期土壤饱和显著放大了灾害效应。

该研究突破传统GLOF评估框架,首次量化了泥沙侵蚀对灾害链的放大作用,提出高山灾害管理需实现三个范式转变:从单一水文模型转向多相流模拟,从定点监测扩展到流域级预警,从工程防御升级为生态系统适应。这些发现对全球500 GW待开发高山水电项目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成果为制定《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计划》提供了科学基准。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鐢熺墿閫氱簿褰╂帹鑽�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HR):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检测的新希望 • ISG15:癌症预后与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基于多组学与实验验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