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o》:Insights in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features of Thalassobacterium, a novel genus of Verrucomicrobiota with the potential to drive the carbon cycle
编辑推荐:
本研究揭示了Verrucomicrobiota在海洋碳循环中的独特贡献,为理解海洋微生物生态功能提供了新视角(Verrucomicrobiota)。
在海洋深处,一群神秘的微生物
Verrucomicrobiota正悄然影响着地球的碳循环。这些难以培养的微生物因其独特的代谢能力而备受关注。它们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土壤和人体肠道等环境中,却因培养难度高而鲜为人知。近期,一项突破性研究成功分离出两个新的
Verrucomicrobiota菌株——
Thalassobacterium maritimum SDUM461003
T和
Thalassobacterium sedimentorum SDUM461004
T,并深入剖析了它们在多糖降解和合成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背景
Verrucomicrobiota与Planctomycetota和Chlamydiota共同构成了细菌域中的PVC超门。它们在海洋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代谢多种难以降解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糖。这些微生物通过降解海洋中的溶解有机物(DOM),影响碳的流动和储存。然而,由于Verrucomicrobiota难以培养,目前对其生理功能和生态作用的研究仍十分有限。
研究方法与菌株鉴定
研究人员从中国威海的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出了Thalassobacterium maritimum SDUM461003T和Thalassobacterium sedimentorum SDUM461004T。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这两个菌株与Coraliomargarita sinensis WN38T最为相似,但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和平均氨基酸一致性(AAI)值表明它们属于两个新的物种。基因组测序显示,SDUM461003T含有4092个基因,而SDUM461004T含有3778个基因,两者的DNA G+C含量分别为52.2%和50.3%。
代谢通路分析
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这两个菌株具备完整的糖酵解(M00002)、丙酮酸氧化(M00307)、三羧酸循环(M00011)、磷酸戊糖途径(M00007)和PRPP生物合成(M00005)等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它们还拥有完整的氮固定通路(M00175),能够在有氧条件下将氮转化为氨,这在Verrucomicrobiota中尚属首次发现。此外,这两个菌株还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耐受性,包括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和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
多糖降解与合成能力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菌株的多糖降解能力。基因组注释显示,它们含有多个与多糖降解相关的基因簇,包括PUL-like基因簇和CAZyme基因簇(CGCs)。这些基因簇编码的酶能够降解多种复杂的多糖,如岩藻糖聚糖(fucoidan)、软骨素硫酸盐(chondroitin sulfate)和淀粉。实验结果表明,SDUM461003T在含有软骨素硫酸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为旺盛,而SDUM461004T则对岩藻糖聚糖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
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显示,这些细菌能够合成并储存大量的糖原颗粒,并通过外膜囊泡(OMVs)分泌多糖降解酶。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它们在寡营养的海洋环境中生存,还可能通过降解复杂的多糖来影响海洋DOM库。
氮限制条件下的代谢变化
在氮限制条件下,这两个菌株表现出独特的代谢特征。尽管它们的多糖降解能力略有下降,但生物膜合成能力显著增强。实验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SDUM461003T和SDUM461004T能够通过氮固定维持正常的生长和代谢。这种能力使它们能够在氮匮乏的海洋环境中生存,并通过生物膜的形成促进碳颗粒的沉降,从而对海洋碳汇产生影响。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Thalassobacterium在海洋碳循环中的独特作用,还为开发新的多糖降解酶和抗生素耐受机制提供了潜在的资源。通过深入理解Verrucomicrobiota的代谢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并为未来的海洋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