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与初始球面等效值对9至17岁儿童角膜塑形治疗期间眼轴延长的影响

《BMC Ophthalmology》:Age and initial spherical equivalent influence the axial length elongation in children aged 9–17 years undergoing orthokeratology therapy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0日 来源:BMC Ophthalmology 1.7

编辑推荐:

  本研究聚焦于解决儿童近视进展中眼轴延长的关键影响因素问题,通过分析角膜塑形镜(Ortho-K)治疗期间相关参数,揭示了年龄和初始球面等效值对眼轴变化的显著影响,为个性化近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近视问题的日益普遍,尤其是儿童近视的快速进展,如何有效控制眼轴延长成为关键。眼轴延长是近视加深的重要因素,而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非手术的近视控制方法,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在不同个体中的效果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为此,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初始球面等效值等因素对佩戴角膜塑形镜儿童眼轴变化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初始球面等效值是影响眼轴延长的重要因素,相关成果发表于《BMC Ophthalmology》。

研究背景与问题

近视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视力问题,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不断上升。眼轴延长是近视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增长速度与近视加深程度密切相关。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Ortho-K)作为一种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白天无需佩戴眼镜即可维持清晰视力的方法,因其方便性和潜在的近视控制效果而受到关注。然而,不同儿童在使用角膜塑形镜后的眼轴变化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初始屈光状态等。为了更好地优化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效果,了解这些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人民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84名儿童(49名男性,35名女性,年龄9至17岁),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研究中使用了IOL-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变化,并记录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家族近视史、初始屈光度(球面等效值和柱镜度数)、角膜曲率等基本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研究人员评估了不同因素对眼轴延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

参与者特征与随访信息

研究共纳入84名儿童,平均年龄12.41岁,随访时间平均为18.3个月。整体眼轴延长速率为每年0.18 ± 0.09 mm。根据眼轴延长速率,将受试者分为低延长组(0.10 ± 0.05 mm/年)和高延长组(0.27 ± 0.06 mm/年),两组间差异显著(P < 0.00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初始球面等效值(SER)是影响眼轴延长的显著因素。高延长组儿童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低延长组(10.49 ± 1.42岁 vs. 12.27 ± 2.17岁,P < 0.001),且初始球面等效值更偏向近视(2.95 ± 1.42 D vs. 3.53 ± 1.18 D,P = 0.004)。这表明年龄较小和初始近视度数较高的儿童在佩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眼轴延长的风险更高。

混合效应模型分析

混合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年龄、初始球面等效值和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持续时间对眼轴延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每增加1岁,眼轴延长速率降低0.086 mm(95% CI, -0.110 to -0.062);每增加1 D的初始球面等效值,眼轴延长速率增加0.084 mm(95% CI, 0.016 to 0.153)。此外,每增加1年的角膜塑形镜佩戴时间,眼轴延长约0.027 mm(95% CI, 0.013 to 0.040)。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揭示了年龄和初始球面等效值是影响9至17岁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眼轴延长的关键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和初始近视度数较高的儿童在治疗期间眼轴延长的风险更高。这一发现为临床医生优化角膜塑形镜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近视控制策略。此外,研究还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考虑双眼差异的重要性,因为部分儿童的双眼眼轴延长情况可能不同。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其他可能影响角膜塑形镜效果的因素,如佩戴依从性、环境因素等,以完善治疗方案并提高治疗效果。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