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领域,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 。然而,术后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长期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像无菌性松动、微动(micromotion)和应力遮挡(stress shielding)等,这些问题都与假体的力传递密切相关。而且,由于人体股骨存在个体差异,假体在设计阶段与股骨腔的适配情况,往往和手术时的实际情况不一致。这就导致术后假体的力传递情况,和设计阶段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的结果不相符,使得控制假体的微动和应力遮挡变得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假体近端的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进而导致假体在股骨腔内出现无菌性松动。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解放军第 82 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定制股骨假体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上。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患者股骨 CT 重建的定制股骨假体,使假体在设计阶段与股骨腔的适配和手术时一致,从而利用设计阶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来控制术后假体的力传递,预防假体近端不适当的微动和应力遮挡,促进假体近端的骨整合,提高假体在股骨腔内的初始稳定性。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基于患者股骨的 CT 图像重建股骨 3D 模型,通过布尔运算得到股骨腔 3D 模型,以此为指导设计定制假体的套筒和柄。然后,将定制假体与股骨 3D 模型组合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假体的力传递特性,优化假体几何参数。在制造环节,运用 CAD/CAM/ 机器人集成技术,将 CAD 模型导入 CAM 软件生成切割路径,经处理后得到机器人铣削路径,并对机器人铣削系统进行校准,确保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