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粒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遗传解析:挖掘关键位点助力品种选育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19日
来源: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1.6
编辑推荐:
为探究硬粒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遗传因素,研究人员评估 94 个基因型,发现关键位点,助力品种培育。
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L. var. durum)是最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雨养和旱地条件下。因此,了解控制谷物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因素对育种计划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两个种植季节(2017 - 2018 年和 2018 - 2019 年)雨养条件下对 94 个硬粒小麦基因型进行评估,以剖析表型变异性、遗传多样性和标记 - 性状关联(MTAs)。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以及不同年份间的谷物产量和其他测量的形态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且基因型 × 年份的互作效应明显。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将基因型分为三个类群,其中一个高产类群具有中等的抽穗期和成熟期天数。利用 DArTseq 标记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存在大量基因组变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不同环境和年份中鉴定出 67 个与关键性状相关的标记 - 性状关联(MTAs)。分别在 5B 和 7A 染色体上检测到几个与株高和物候性状相关的稳定位点,6B 染色体则是影响谷物产量的稳定位点。这些发现凸显了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硬粒小麦谷物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遗传结构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识别出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位点,有助于培育抗旱和产量稳定的品种。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