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究血液透析中磷酸盐动力学,研究人员构建 3 种模型,发现胞内储存等对血浆磷酸盐动力学影响显著。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磷酸盐的有效清除对控制高磷血症和矿物质代谢异常极为关键。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磷酸盐,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多余的磷酸盐由肾脏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磷酸盐平衡。然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排出磷酸盐,导致血液中磷酸盐水平升高,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在透析过程中,磷酸盐的清除却面临诸多难题。其在透析期间和透析后的浓度变化规律与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不同。透析初期,血浆磷酸盐浓度会下降,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可能会稳定甚至上升,透析结束后又迅速反弹,这使得传统的两室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其动力学变化。此外,每周进行三次透析的患者,每次透析前血浆磷酸盐初始浓度相似,这背后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血液透析中磷酸盐的动力学变化,对于优化透析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波兰科学院 Nalecz 生物控制论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磷酸盐动力学数学模型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人员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对 25 名无尿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这些患者每周进行三次标准血液透析,研究人员监测透析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样,测量血浆总磷酸盐浓度等指标;构建了三种数学模型(Model F、Model IC 和 Model F&IC),综合考虑磷酸盐在体内不同分布 compartments(如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与蛋白质结合的磷酸盐等)的变化,以及磷酸盐的摄入、清除和转运过程,运用数学方程描述各 compartment 中磷酸盐质量和浓度的变化。
研究结果如下:
- 模型预测与临床数据相符:三种模型预测的血浆总磷酸盐每周动力学变化相似,且与临床数据一致。这表明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 不同形式磷酸盐的影响:单独考虑游离磷酸盐离子和蛋白质结合磷酸盐,对预测曲线有小但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在研究磷酸盐动力学时,不能忽视不同形式磷酸盐的作用。
- 细胞内储存的关键作用:细胞内磷酸盐储存随时间释放磷酸盐,对正确描述血浆磷酸盐动力学至关重要。在 Model IC 和 Model F&IC 中,考虑细胞内磷酸盐储存后,能更准确地解释临床现象。
- 模型间的差异:不同模型在细胞内和快速 compartment 的磷酸盐分布上存在差异。如 Model IC 预测透析后血浆磷酸盐曲线有轻微过冲,而其他模型没有;Model F&IC 通过调整参数避免细胞内磷酸盐储存的过度消耗。
- 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蛋白质结合、细胞外液体积和细胞内外磷酸盐交换等因素对磷酸盐曲线有影响。忽略蛋白质结合会减小透析期间磷酸盐浓度下降幅度;细胞外液体积不同,磷酸盐曲线的初始下降速度和平衡时间也不同;改变细胞内外磷酸盐交换的清除率参数,会影响血浆和细胞内磷酸盐的浓度。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考虑了磷酸盐在体内的复杂分布和代谢过程,能准确描述血浆磷酸盐浓度在一周透析周期内的变化。研究证实了快速 compartment 和细胞内储存 compartment 对血浆总磷酸盐动力学有显著贡献,且与临床数据相符。然而,目前的模型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参数无法从临床数据中直接获取,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透析条件对磷酸盐动力学的影响,以完善模型。该研究为深入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磷酸盐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优化透析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状况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