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 辅助连续椎旁阻滞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成果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8日 来源:Trials 2.0

编辑推荐:

  为缓解带状疱疹相关疼痛(ZAP)并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研究人员开展 PCA 辅助连续 PVB 研究,结果待揭示,意义重大。

  ### 带状疱疹疼痛治疗新探索:PCA 辅助连续椎旁阻滞研究解读
在生活中,带状疱疹(HZ)就像一个突然闯入的 “小恶魔”,常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HZ 患者频繁经历中至重度疼痛,那种感觉就像身体里有无数根针在同时扎刺。带状疱疹相关疼痛(ZAP)是由潜伏的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引起的,它沿着受影响的神经在皮肤段 “捣乱”,让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疼痛过敏等症状。而且,这种疼痛十分顽固,很多患者在皮疹出现前就开始疼,急性发疹期疼,甚至皮疹消失后,疼痛还会持续数月、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陷入抑郁、焦虑、失眠的困境。
目前,对于 ZAP 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虽然神经阻滞是缓解急性 ZAP 的一种方法,但哪种方式更有效,还缺乏确凿的证据。早期控制带状疱疹神经痛与它是否会转为慢性疼痛密切相关,充分的早期镇痛可能会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但这方面也缺少严谨的研究支持。此外,亚急性阶段是 ZAP 慢性转化的关键时期,很多患者在这个阶段仍有中至重度疼痛,急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 “PCA 辅助连续椎旁阻滞在亚急性带状疱疹相关疼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Trials》上,有望为 ZAP 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超声引导进行胸椎椎旁间隙(TPVS)置管,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确保置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置管后,患者接受为期 7 天的治疗,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干预,一组采用 PCA 辅助连续椎旁阻滞(PCA 组),另一组采用重复椎旁阻滞(rPVB 组)。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记录各种数据。同时,研究人员还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患者健康问卷 - 9(PHQ - 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 - 7(GAD - 7)等多种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

研究结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主要结局指标:以治疗 1 个月后的 VAS 评分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研究人员根据之前的临床研究,预计接受 PCA 辅助连续 PVB 治疗的患者 1 个月后的 VAS 评分比接受重复 PVB 治疗的患者降低 10 分或更多,这将具有临床意义。
  • 次要结局指标:包括 2 个月后 PHN 的发生率、治疗期间 PCA 的按压次数、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 VAS 评分、PSQI 评分、PHQ - 9 评分、GAD - 7 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镇痛药物和补救药物的使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PCA 辅助连续 PVB 技术是一种新的临床镇痛技术,有望克服传统药物治疗的不足,如起效慢、镇痛不完全、不良反应明显等问题。如果研究结果显示 PCA 辅助连续 PVB 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将为亚急性 ZAP 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另一方面,研究 PHN 的发生率对于预防这种严重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目前,PHN 的治疗非常困难,预防是关键。该研究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验证研究假设,帮助筛选更有效的亚急性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不过,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虽然研究设计采用了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偏倚,但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设计可能会限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不一定能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后续如果研究结果理想,可能会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验证。总体而言,该研究为 ZAP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