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问题,研究人员开展 telpegfilgrastim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结果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与对照药相当,意义重大。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约 85%,5 年生存率仅在 20 - 30% 左右。目前,常规铂类化疗是 NSCLC 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却成为了阻碍治疗效果的 “拦路虎”。CIN 不仅会增加患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发生风险,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还会导致化疗延迟、剂量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传统用于治疗 CIN 的药物主要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 CSF)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 - rhG - CSF)。然而,rhG - CSF 需要每日给药,且血浆半衰期短,仅 3 - 4 小时;PEG - rhG - CSF 虽有所改善,但在剂量和使用便利性上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寻找更有效、更便捷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 CIN 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 39 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活性药物对照的 3 期非劣效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Cancer》杂志上,为 NSCLC 患者化疗后 CIN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为开展此项研究,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他们从 39 家医院招募符合条件的 NSCLC 患者,建立样本队列。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按照 1:1:1 的比例分为三组,分别接受 telpegfilgrastim 2mg、33μg/kg 或对照药物治疗。同时,通过血常规检测来监测患者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等指标变化,以此评估药物疗效;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如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药物抗体(ADAs)、细胞增殖法测定中和抗体(NABs),来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患者入组及基线情况:2020 年 10 月 16 日至 2021 年 9 月 1 日,共 152 例患者进行筛查,133 例被随机分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在各治疗组间均衡可比,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等。
- 疗效评估
- 主要终点:在化疗第 1 周期,telpegfilgrastim 2mg 组、33μg/kg 组和对照组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 0.02 天、0.09 天和 0.16 天。telpegfilgrastim 两组与对照组的最小二乘均数差异满足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 1 天,表明 telpegfilgrastim 在预防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方面不劣于对照药物。
- 次要终点:在化疗第 2 - 4 周期,各组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3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和发生率、FN 的发生率等指标相似。此外,telpegfilgrastim 组和对照组在化疗后 ANC 的动态变化趋势相近,且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和化疗完成率也无显著差异。
- 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整个研究期间,telpegfilgrastim 两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AEs)的发生率相似,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也相近。在免疫原性方面,telpegfilgrastim 组抗药物抗体(ADA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化疗过程中未检测到新的中和抗体(NABs)。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telpegfilgrastim 2mg 或 33μg/kg 在预防 NSCLC 患者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方面,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 rhG - CSF(Topneuter?)和 PEG - rhG - CSF(Xinruibai?)。尤其是 2mg 固定剂量的 telpegfilgrastim,给药更为便捷,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优的选择。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 NSCLC 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不过,该研究仅纳入了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的 NSCLC 患者,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telpegfilgrastim 在其他化疗方案中的应用效果 。<【新型 Y 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重大突破】【为解决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问题,研究人员开展 telpegfilgrastim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结果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与对照药相当,意义重大。】【非小细胞肺癌 | 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telpegfilgrastim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 | 临床试验 | 安全性 | 疗效】【国内】【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约 85%,5 年生存率仅在 20 - 30% 左右。目前,常规铂类化疗是 NSCLC 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却成为了阻碍治疗效果的 “拦路虎”。CIN 不仅会增加患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发生风险,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还会导致化疗延迟、剂量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传统用于治疗 CIN 的药物主要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 CSF)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 - rhG - CSF)。然而,rhG - CSF 需要每日给药,且血浆半衰期短,仅 3 - 4 小时;PEG - rhG - CSF 虽有所改善,但在剂量和使用便利性上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寻找更有效、更便捷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 CIN 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 39 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活性药物对照的 3 期非劣效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Cancer》杂志上,为 NSCLC 患者化疗后 CIN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为开展此项研究,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他们从 39 家医院招募符合条件的 NSCLC 患者,建立样本队列。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按照 1:1:1 的比例分为三组,分别接受 telpegfilgrastim 2mg、33μg/kg 或对照药物治疗。同时,通过血常规检测来监测患者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等指标变化,以此评估药物疗效;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如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药物抗体(ADAs)、细胞增殖法测定中和抗体(NABs),来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患者入组及基线情况:2020 年 10 月 16 日至 2021 年 9 月 1 日,共 152 例患者进行筛查,133 例被随机分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在各治疗组间均衡可比,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等。
- 疗效评估
- 主要终点:在化疗第 1 周期,telpegfilgrastim 2mg 组、33μg/kg 组和对照组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 0.02 天、0.09 天和 0.16 天。telpegfilgrastim 两组与对照组的最小二乘均数差异满足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 1 天,表明 telpegfilgrastim 在预防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方面不劣于对照药物。
- 次要终点:在化疗第 2 - 4 周期,各组 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3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和发生率、FN 的发生率等指标相似。此外,telpegfilgrastim 组和对照组在化疗后 ANC 的动态变化趋势相近,且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和化疗完成率也无显著差异。
- 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整个研究期间,telpegfilgrastim 两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AEs)的发生率相似,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也相近。在免疫原性方面,telpegfilgrastim 组抗药物抗体(ADA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化疗过程中未检测到新的中和抗体(NABs)。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telpegfilgrastim 2mg 或 33μg/kg 在预防 NSCLC 患者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方面,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 rhG - CSF(Topneuter?)和 PEG - rhG - CSF(Xinruibai?)。尤其是 2mg 固定剂量的 telpegfilgrastim,给药更为便捷,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优的选择。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 NSCLC 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不过,该研究仅纳入了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的 NSCLC 患者,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telpegfilgrastim 在其他化疗方案中的应用效果 。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