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究内皮素在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人员研究大内皮素 - 1(ET-1)轴,发现其与斑块稳定性相关,且他汀和阿司匹林对 ET-1 形成有相反作用。
在人体的血管系统中,颈动脉就像连接心脏和大脑的 “交通要道”,为大脑输送着关键的血液和养分。然而,当颈动脉出现问题,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这条 “要道” 就会变得危机四伏。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如同隐藏在血管中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缺血性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目前,虽然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于内皮素在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扮演的角色,人们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来自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医科大学(Medical University of Bialystok)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Pharmacological Reports》上。
研究人员深入探究大内皮素 - 1(big ET-1)轴,以及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他们还评估了内皮素与已知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 77 位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患者,并根据灰阶中位数(GSM)这一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物,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GSM 值小于 46.87 的被划定为不稳定颈动脉斑块,而 GSM≥46.87 的则属于稳定斑块。此外,研究还招募了 12 位没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测定了 big ET-1、ET-1 和 ET-1 (1–31) 的水平,并计算了内皮素转化酶 - 1(ECE-1)和糜酶的活性,同时对临床和实验室参数也进行了评估。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患者临床特征差异 :在不同研究组中,除了他汀类药物在 GSM<46.87 的患者组中使用频率更高外,各研究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炎症状态、合并症以及使用的其他药物治疗方面,均未发现显著差异。GSM<46.87 的患者,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和 GSM≥46.87 的患者组;而 GSM≥46.87 的患者组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 胆固醇)水平更高;GSM<46.87 的患者组中,甘油三酯水平则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
big-ET-1 轴成分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中 big ET-1 有升高趋势,其中 GSM≥46.87 的患者组与对照组和 GSM<46.87 的患者组相比,big ET-1 水平有显著增加。所有患者组的 ET-1/big ET-1 比值(反映 ECE-1 活性)和 ET-1 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GSM<46.87 的患者组中这两个指标的值最高。与之相反,患者组的糜酶活性相较于对照组呈下降趋势,GSM≥46.87 的患者组中糜酶活性最低,GSM<46.87 的患者组中该酶活性最高。而 ET-1 (1–31) 的浓度在所有测试组中没有显著差异。
相关因素的关联分析 :在整个患者群体中,ET-1、big ET-1 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计算得出的糜酶活性呈负相关。男性性别与较高的 ET-1 水平相关,高血压与 big ET-1 和 ET-1 (1–31) 水平升高有关,慢性肾脏病(CKD)合并症与 big ET-1 水平升高相关。ET-1 与 ET-1 (1–31) 水平无关联,但与 ECE-1 活性呈强正相关,big ET-1 与 ECE-1 和糜酶活性呈负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总胆固醇、LDL - 胆固醇、non-HDL 胆固醇与 ET-1 水平以及 big ET-1 向 ET-1 的转化呈负相关;总胆固醇、LDL - 胆固醇和 non-HDL 胆固醇水平与 GSM 值呈正相关,而 ET-1 和计算得出的 ECE-1 活性与 GSM 呈负相关。
他汀和阿司匹林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通过对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他汀治疗倾向于与更高的 ET-1 水平和 ECE-1 活性相关,而阿司匹林治疗则与 ET-1 水平降低有关。同时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患者,其 ET-1 水平和 ECE-1 活性低于仅使用他汀的患者。仅使用他汀的患者,其 big ET-1 水平较低,颈动脉斑块的 GSM 值也低于仅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从研究结论和讨论来看,本次研究首次揭示了 big ET-1 向 ET-1 的转化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患者中尤为明显,且与 GSM 评分直接相关。血清胆固醇水平,特别是 LDL 组分,与 ET-1 的生成过程呈负相关,ET-1 浓度增加和胆固醇水平降低都会对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他汀和阿司匹林这两种常用于预防中风的药物,对 ET-1/big ET-1 轴似乎有着相反的作用。从临床角度看,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的患者,在依赖 ET-1 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方面,可能比仅使用一种药物的患者获益更多。不过,还需要开展纵向研究,以评估他汀 / 阿司匹林使用、ET-1 轴调节和临床结果之间的时间关系。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让人们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望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鎵撹祻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