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为解决 OAM 探测器难题,开展 OAM 探测器研究,成功研制新探测器,推动相关技术发展。
研究背景:光量子技术的 “绊脚石”
在光量子技术的领域中,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有着独特的优势。自 1992 年 Allen 等人发现光子在拉盖尔 - 高斯(Laguerre-Gaussian,LG)模式下携带 OAM 以来,基于 OAM 的应用不断涌现。它为光量子技术提供了高维且离散的基础,在长距离通信、量子通信安全、量子计算、量子计量等诸多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比如,利用 OAM 模式复用,实现了太比特级的数据传输,为未来高速通信带来了希望;在量子通信中,增强了安全性和容错能力,保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然而,OAM 应用的发展却受到了严重阻碍,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缺乏理想的 OAM 模式探测器。现有的多种检测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以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LM)和单模光纤(SMF)的检测方法为例,SMF 对不同 OAM 模式的耦合效率不均匀,随着 OAM 模式指数l的增加,检测效率降低,无法适用于宽带检测,而且它主要检测p=0的模式,对于量子态中 OAM 分布在多个径向模式的情况无能为力,并且还需要事先知道光束的一些信息。其他方法,如基于测量角相干函数、旋转多普勒频移等的检测方法,也存在各种问题,要么只能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量子态,要么实验实现困难,无法广泛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检测宽范围 OAM 模式、具有均匀检测效率、测量真实光谱且无需先验信息就能检测任意量子态的 OAM 探测器,成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机构与研究内容:探索新型探测器之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 OAM 探测器的研究。虽然文中未提及研究机构的具体信息,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人员致力于设计并实验验证一种全新的 OAM 模式探测器,期望它能够克服现有探测器的种种缺陷,为 OAM 在光量子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技术方法:创新技术助力突破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首先,采用两种方法制备单光子量子态,分别是利用衰减的氦氖(He-Ne)激光和 SLM,以及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过程。其次,搭建了基于干涉仪的检测装置,其中包含自制的图像旋转器(IR)和单光子敏感的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EMCCD)相机。利用干涉仪的特性,结合特定的光学元件组合,如四分之一波片(Q)、半波片(H)等,实现对 OAM 光谱的检测。同时,运用了双次测量技术和极化校正方法,有效减少噪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新型探测器性能卓越
- OAM 光谱检测理论:研究人员考虑了任意2N+1维单光子量子态在 OAM 基下的密度矩阵ρin?,通过让量子态进入带有 IR 的干涉仪,在不同角度θ下进行测量,得到总光子检测概率Ioutδ?(θ)。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和处理,得到测量的 OAM 光谱Sl?,它与真实的 OAM 光谱Sl?成比例关系。利用系数R2来评估测量精度,R2越接近 100%,测量精度越高。
- 实验装置与量子态制备:研究人员使用两种方法生成多种单光子量子态。利用衰减的 He-Ne 激光和 SLM,通过特定的方法生成纯量子态、混合态以及离散模式的量子态;利用 SPDC 过程,在β- 钡硼酸盐(BBO)晶体中生成单光子对角混合态。实验装置中的 EMCCD 相机确保检测在单光子水平进行。
- 探测器性能验证: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类型量子态的 OAM 光谱,研究人员验证了新型探测器的性能。对于 50 维纯态,测量精度R2达到 98.96%;对于 80 维的一般混合态,R2为 98.58%;对于离散纯态,R2为 98.27%;对于通过 SPDC 生成的单光子对角混合态,R2高达 99.85%。与传统的基于 SMF 的探测器相比,新型探测器在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且检测效率在较宽的 OAM 模式范围内保持均匀。
研究结论与讨论:开启光量子技术新篇章
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宽带、均匀效率的 OAM 模式探测器,该探测器能够测量真实的 OAM 模式光谱,对噪声不敏感,无需先验信息就能在高光和单光子水平下测量任意量子态的 OAM 光谱。这一成果对于基于 OAM 的光量子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它将使现有的 OAM 应用更加可行,例如在高维量子密码协议中,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容量;在光通信中,提升通信质量和效率;在量子计算和量子计量领域,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可靠的检测手段,推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该技术目前在检测非对角元素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且对 IR 的精度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新型 OAM 探测器的出现,为光量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 OAM 探测器存在的难题,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光量子技术朝着更高维度、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