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技术的优势与应用: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6日 来源:The Ultrasound Journal 3.6

编辑推荐:

  为比较超声引导(US)与非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FAP)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 US 技术优势明显,对临床决策意义重大。

  在医疗领域,股动脉穿刺(Femoral artery puncture,FAP)是血管导管置入、动脉通路建立以及各种侵入性诊断或治疗干预过程中的关键操作。传统的股动脉穿刺通常依靠触诊和解剖标志来引导,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全凭经验行事。这种方法就好比蒙着眼睛射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而且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增加操作的难度。比如遇到血管钙化、脉搏微弱或者血管狭窄的患者,穿刺就变得更加困难,就像在复杂的迷宫中寻找出口一样。同时,传统方法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还会让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就像给患者的康复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台北医学大学双和医院放射科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 “Ultrasound?guided vs. Non?ultrasound?guided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technique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The Ultrasound Journal》上。

研究人员为了全面评估超声引导(US)与非超声引导(包括透视引导(FL)和非引导(NG))股动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他们从多个数据库中筛选出 11 项随机对照试验和 1 项非随机回顾性研究,涉及 5534 名患者。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重点关注了并发症发生率、血管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以及误穿静脉的风险等关键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与非引导(NG)方法相比,引导技术与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具体来说,超声引导(U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合并优势比(pooled odds ratio ,OR)为 0.28(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18 - 0.42) ,不过研究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血管穿刺时间方面,超声引导(US)能显著缩短血管穿刺时间,平均差异为 - 16.30 秒(95% CI - 29.83 至 - 2.76),这意味着可以更快速地完成穿刺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首次穿刺成功率上,超声引导(US)组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合并优势比为 3.54(95% CI 2.36 至 5.30),大约是非超声引导方法的 3.54 倍。在穿刺次数上,虽然置信区间包含无差异的可能性,但分析表明超声引导(US)方法有减少穿刺次数的趋势,平均差异为 - 0.74(95% CI - 1.76 至 0.29)。在误穿静脉风险上,超声引导(US)组的优势最为突出,合并优势比为 0.22(95% CI 0.14 至 0.34),这表明超声引导下误穿静脉的可能性比非超声引导组低约 80%。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超声引导(US)技术在股动脉穿刺中展现出了诸多优势,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血管穿刺时间并减少穿刺次数,还能显著降低误穿静脉的风险。这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医疗机构在选择穿刺方法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虽然超声引导(US)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不同医疗机构和操作者之间存在差异,设备成本和培训要求较高等,但总体而言,其优势仍然十分明显。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超声引导(US)技术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优化该技术,使其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研究人员在开展这项研究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系统全面地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 和 Cochrane Library 等多个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资料。然后,严格按照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筛选出的文献,由两位评审员独立提取数据,并采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如 Cochrane 风险偏倚工具和 Newcastle - Ottawa 量表,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最后,运用 RevMan 5.4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通过计算优势比(OR)和平均差(MD)等统计指标,评估不同穿刺技术的效果 。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