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优化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个性化治疗,研究人员探究早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生物标志物等对阿柏西普注射频率的预测作用,发现加载期后中央子野厚度(CST)可预测治疗需求,有助于个性化抗 VEGF 治疗。
### 探索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个性化治疗新路径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眼科疾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愈发凸显。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作为一种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群中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的常见眼病,如同隐藏在暗处的视力 “杀手”。它的特征是黄斑区出现新生血管(MNV),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视力会迅速且严重地下降,原本清晰的世界逐渐变得模糊、扭曲,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以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的出现,为 nAMD 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在众多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其中,固定剂量给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光感受器、防止视力恶化,但频繁的注射使得患者承受着巨大的治疗负担,在临床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于是,Treat-and-Extend(T&E)策略应运而生,它旨在根据疾病活动调整注射间隔,在维持视力的同时减轻治疗负担。然而,现实总是复杂的,患者对 T&E 策略的反应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高治疗需求组(HTNG)和低治疗需求组(LTNG)。这种差异表明,nAMD 的进展和治疗反应存在很大的变异性,“一刀切” 的治疗方案显然行不通,个性化治疗迫在眉睫。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来自韩国忠北国立大学医院(Chungbuk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为 nAMD 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 2016 年 12 月至 2020 年 3 月在忠北国立大学医院确诊为 nAMD 且初治的患者数据。这些患者均接受了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Eylea)治疗。研究过程中,患者需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摄影、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 OCT)、荧光素血管造影(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
在治疗方案上,患者先接受三次初始每月负荷注射,之后进行负荷后评估,再进入 T&E 方案。研究人员详细记录了患者的 BCVA、OCT 参数(如中央子野厚度(CST)、中央最大厚度(CMaxT)、中央最小厚度(CMinT))、MNV 类型,以及从初始负荷完成到液体复发的时间间隔和一年内的注射总数等数据。同时,根据复发时间和 T&E 启动时间,将患者进一步分为高治疗需求组和低治疗需求组。
研究结果令人眼前一亮。在 BCVA 和 OCT 参数变化方面,BCVA 在一年的治疗过程中持续改善,CST、CMaxT 和 CMinT 在首次注射阿柏西普后显著下降,且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负荷后及 1 年观察点。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MNV 类型和负荷后 CST 与注射次数显著相关,其中 1 型 MNV 的注射次数少于 2 型 MNV,负荷后 CST 越高,注射次数越多,且复发时间越早。进一步分组分析显示,高治疗需求组和低治疗需求组的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 6.6 次和 4.3 次,2 型 MNV 在高治疗需求组中更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组注射频率不同,但 BCVA 在整个研究期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不同 MNV 类型对治疗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在 1 型 MNV 中,负荷后 CST 与注射总数相关;而在 2 型 MNV 中,1 个月时(首次注射后)的 CST 与注射总数显著相关。这意味着,根据首次抗 VEGF 注射后的治疗反应,就可以预估 2 型 MNV 患者的治疗频率。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负荷后 CST 是估计一年内注射总数的关键预后因素,它能预测患者属于高治疗需求组还是低治疗需求组,而初始 BCVA 或其他 OCT 参数则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一发现强调了负荷后形态学评估在确定抗 VEGF 治疗反应和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中的重要性。同时,研究还发现,尽管高治疗需求组需要更多的注射次数,但通过调整注射次数,两组患者的视力结果相似,这表明足够的注射次数可以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即使初始治疗反应不佳。
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研究具有回顾性,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仅为一年,且只关注了 1 型和 2 型 MNV,未涵盖 nAMD 的所有类型。此外,分析仅局限于黄斑中央 1mm 区域,可能忽略了黄斑其他部位的厚度变化。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揭示了早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生物标志物,尤其是负荷后 CST,在预测 nAMD 患者抗 VEGF 治疗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通过监测早期治疗反应,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减少过度治疗,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视力,为 nAMD 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未来,期待更多相关研究能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推动 nAMD 个性化治疗的发展,让更多患者重获清晰视界。<>
- 全面眼科检查技术:通过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摄影、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血管造影(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多种检查手段,全面获取患者眼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
- 分层分组技术:依据复发时间和 T&E 启动时间,将患者精确地分为高治疗需求组(HTNG)和低治疗需求组(LTNG),这种分组方式有助于对比不同治疗需求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从而深入探究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 统计分析技术: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临床和解剖学参数进行深入剖析,明确了影响注射次数和复发间隔的关键因素,使得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