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提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圆偏振发光(CPL)水平,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获得强绿色 CPL,开辟新途径。
编辑总结:在半导体材料中引入手性以实现高水平的圆偏振发光(CPL)备受关注。目前,高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系统使用在主体中空间隔离的发光分子,导致 CPL 水平较低。此前构建均匀手性超分子有序结构的尝试与优化的 OLED 器件架构不兼容。Chowdhury 等人发现了一种基于三氮杂苯并菲(TAT)分子制备具有手性超分子纳米结构的薄而均匀薄膜的方法。该方法与 OLED 制造完全兼容,并展现出强烈的绿色 CPL。这项工作为圆偏振光驱动的有机电子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摘要:当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在分子主体中使用发光分子。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手性有序超分子组装体中的绿色圆偏振发光(CPL)现象,在三氮杂苯并菲(TAT)体系中不对称度达 24%。研究发现,TAT 组装成螺距为六个分子的螺旋结构,使价带和导带关联角动量,从而产生观测到的 CPL。将 TAT 作为 “客体” 与结构不匹配的 “主体” 共升华,能够制备薄膜。在薄膜中,通过热触发掺杂剂和主体的纳米相分离原位实现手性结晶,同时保持薄膜的完整性。该 OLED 的外部量子效率高达 16%,电致发光不对称度≥10%。手性超结构的真空沉积为探索手性驱动的光学和传输现象提供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