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的生命科学领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一直是研究者们试图攻克的难题。这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运动神经元会逐渐丧失功能,就像身体的 “控制开关” 一个个失灵,导致进行性瘫痪,生命也随之走向终结。大约 10% 的 ALS 患者存在遗传风险因素,其中 TBK1(TANK-binding kinase 1)基因的单等位基因功能丧失突变,在家族性 ALS 和额颞叶痴呆(FTD)患者中显著富集,被认为是引发 ALS 的重要原因之一。
TBK1 基因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如先天免疫、自噬和细胞程序性死亡。但在 ALS 发病机制中,TBK1 基因功能缺失影响的众多途径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合适的体内模型来深入探究。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来自法国 Imagine Institute 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 Death Discovery》上。
tbk1 突变斑马鱼和 ALS 患者 iPSC 来源的运动神经元中,与 ALS 通路相关的蛋白质表达受到影响:研究人员对携带 TBK1 功能缺失突变的 ALS 患者 iPSC 来源的运动神经元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与 tbk1 突变斑马鱼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共有 260 种共同失调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富集在与神经退行性过程相关的通路中,包括 KEGG ALS 通路。其中,参与核质转运的 GLE1、NDC1、NUP107、NUP155 和 SRSF3 等基因在两种模型中均上调。同时,在 tbk1 突变斑马鱼和患者 iPSC 来源的运动神经元中,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均显著富集,STAT1 表达上调。
综合上述研究,该研究通过构建 tbk1 基因缺陷的斑马鱼模型,发现 tbk1 基因对维持运动神经元功能至关重要。tbk1 基因表达下调会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活力和运动反应,基因缺失则导致斑马鱼幼体严重表型和存活率降低。研究还揭示了烟酰胺代谢和坏死性凋亡通路在 tbk1 缺陷病理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 ALS 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此外,对 ALS 患者 iPSC 来源运动神经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斑马鱼模型的研究结果,凸显了该模型在未来 ALS 研究和药物筛选中的重要价值。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使用斑马鱼幼体作为模型,可能会削弱研究结果的临床相关性。但斑马鱼模型在研究疾病早期阶段仍具有独特优势,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 TBK1 基因功能缺失影响的具体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相关通路来开发治疗 ALS 和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