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博来霉素致肺毒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外源性线粒体可改善肺毒性,意义重大。
机制研究表明,博来霉素(bleomycin)的不良反应归因于肺组织中自由基的形成、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线粒体在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因此,它可能是治疗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毒性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探究将外源性线粒体注射到血液中,作为减轻大鼠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毒性的一种极具前景的药理学方法。将大鼠分为 4 组,即对照组、博来霉素组(5mg/kg)、
+ 线粒体组(250μg/kg)和单独线粒体组(250μg/kg) 。2 周后,测定动物的存活率、体重变化、肺组织湿干比、组织病理学改变、羟脯氨酸含量、氧化应激指标和线粒体生物标志物。除动物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湿干比外,与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给药导致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水平、羟脯氨酸含量显著改变,线粒体膜电位(MMP)崩溃、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降低以及组织病理学异常。而外源性线粒体可抑制 GSH 耗竭,减少 MDA 生成,提高 SDH 活性,防止 MMP 丧失和组织病理学异常。据研究人员所知,该研究数据首次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表明将外源性线粒体注射到血液中能够改善大鼠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毒性。这些发现支持线粒体移植可能是治疗博来霉素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肺损伤的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