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究握力水平与中国老年人跌倒经历的关系,研究人员分析 CHARLS 数据,发现特定人群中二者呈负相关,有助于跌倒预防。
一、研究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其中跌倒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 35% 的 60 岁及以上老人每年至少跌倒一次,70 岁以上人群跌倒比例升至 32 - 42%,80 岁以上更是高达 50%,跌倒已成为全球意外受伤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跌倒不仅会导致老年人骨折、头部创伤等严重身体损伤,还会使他们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增加对社会支持的依赖,引发经济负担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
目前,虽然知道肌肉减少和无力与跌倒有关,但具体且客观的身体指标在识别跌倒风险方面的作用还未完全明确。握力作为衡量肌肉功能和力量的有效指标,其与跌倒的关系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亚洲人群因肌肉质量和力量特点,握力相对较弱,且以往针对中国中老年人握力与跌倒风险关系的研究,因中年参与者过多,可能影响对老年人结果的判断。在中国人口结构快速变化、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明确不同握力水平与跌倒之间的定量关系迫在眉睫,这将有助于识别跌倒风险人群,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基于此,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Geriatrics》上,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 年的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样本选取上,纳入 60 岁及以上的参与者,排除 60 岁以下以及握力和跌倒经历数据缺失者,最终得到 5486 名参与者。
握力测量使用 Yuejian? WL - 1000 测力计,以千克为单位,取左右手可测的 4 次测量中的最大值,同时考虑相对握力水平(最大握力除以体重)。跌倒状态则依据参与者自我报告,询问 “过去两年是否跌倒过” 来确定。研究还纳入年龄、居住地区、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健康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合并症状态等多个可能与跌倒相关的协变量。
数据分析采用 R 4.2.2 软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握力与跌倒经历的关系,包括未调整变量的模型 1、调整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模型 2 以及进一步调整健康行为、ADL 和合并症状态的模型 3。利用受限立方样条(RCS)分析确定握力与跌倒经历的剂量反应关系,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不同亚组间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
- 参与者基线特征:5486 名老年参与者平均年龄 68.44±6.89 岁,男女比例相近,其中 4416 人(83.01%)年龄在 60 - 75 岁,1070 人(16.99%)在 75 岁及以上,1086 人(19.80%)有跌倒经历。跌倒经历与性别、居住地区、教育水平等多个变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握力、相对握力和 ADL 数据虽不呈正态分布,但近似正态。
- 握力与跌倒经历的逻辑回归分析:对于中国老年男性,调整前和调整后模型均显示握力与跌倒经历呈显著负相关。将握力分为四分位数后,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未调整时,较高四分位数的参与者跌倒经历显著降低;调整混杂因素后,第三、第四四分位数的跌倒经历分别降低 39%(OR = 0.61,95% CI = 0.45 - 0.84,p = 0.002)和 42%(OR = 0.58,95% CI = 0.42 - 0.80,p < 0.001) 。
中国老年女性中,同样是较高四分位数握力的参与者跌倒经历显著低于最低四分位数者。调整混杂因素后,第三、第四四分位数的跌倒经历分别降低 20%(OR = 0.80,95% CI = 0.62 - 1.03,p = 0.080)和 33%(OR = 0.67,95% CI = 0.51 - 0.88,p = 0.004)。3. RCS 分析结果:RCS 分析表明,老年男性和女性的握力水平与跌倒经历之间存在负剂量反应关系,即握力越高,跌倒次数越少。4. 相对握力与跌倒经历的关系:在女性中,相对握力水平与跌倒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与绝对握力类似;但在男性中,相对握力水平与跌倒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5. 亚组分析结果:年龄方面,60 - 75 岁的男性在第三、第四四分位数握力水平时,跌倒经历显著降低;60 - 75 岁的女性在第四四分位数握力水平时,跌倒经历显著降低。75 岁以上的男女,各四分位数握力水平与跌倒经历均无显著差异。
居住环境方面,城市和农村男性握力在 Q3 和 Q4 水平时,与跌倒经历显著负相关;城市女性仅在 Q4 握力水平与跌倒经历显著负相关,农村女性也仅在 Q4 握力水平有显著负相关。RCS 分析进一步发现,60 - 75 岁的老年人中,握力水平与跌倒存在负剂量反应关系,75 岁以上则无此关系。城市男性、女性和农村男性中,握力水平与跌倒经历呈负剂量反应关系,农村女性不存在这种关系。6. 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依次去除协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协变量中不存在混杂因素,握力与跌倒经历仍保持强关联。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 CHARLS 数据进行的横断面研究,揭示了中国 60 - 75 岁城市老年人以及同年龄段农村男性中,握力与跌倒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剂量反应关系。在这些特定人群中,握力可初步用于评估跌倒可能性,以便尽早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减轻跌倒相关伤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从生理角度来看,肌肉质量和力量是影响跌倒的重要因素,握力能够反映肌肉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75 岁以上人群因视力、听力、认知能力下降以及疾病增多,使得握力与跌倒的关系被其他因素掩盖,握力难以作为可靠的跌倒预测指标。居住环境方面,农村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肌肉量减少、骨质疏松风险增加,且农村基础设施差、医疗资源不足,即便握力较高,跌倒风险也未明显降低,使得握力与跌倒经历的剂量反应关系不显著。
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缺乏多年纵向数据,无法推断因果关系,且未纳入过去跌倒史,可能高估跌倒风险,还存在反向因果的可能;数据依赖参与者自我报告,存在回忆误差和因文化程度导致的偏差,部分数据缺失也可能影响结果;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结论难以推广到其他国家;此外,虽调整了部分因素,但仍可能存在未考虑的混杂因素影响结果。
尽管如此,该研究明确了握力与跌倒在特定老年人群中的关系,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明确因果关系,探索潜在机制,为老年人跌倒的预测和预防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