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的微观世界里,DNA 就像一本神秘的 “生命之书”,记录着生物的遗传信息。而 DNA 甲基化,就像是这本书里的特殊标记,影响着基因的 “阅读” 与表达。细菌 DNA 甲基化酶作为书写这些标记的 “笔”,一直以来都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已经发现了细菌 DNA 甲基化酶的一些功能,但它在分子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潜力还远未被充分挖掘。比如,在 DNA 组装技术方面,现有的方法存在着序列限制、产生多余疤痕序列等问题;在细菌转化过程中,外源 DNA 容易被宿主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导致转化效率低下;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如何精准调控植物基因表达,培育出更优质、抗逆性更强的作物,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攻克这些难关,来自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研究人员 Carol N. Flores?Fernández 和 Chris A. O’Callaghan 开展了关于细菌 DNA 甲基化酶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上。这一研究为分子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有望为生物技术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一是利用可编程 DNA 结合蛋白(DNBP),如锌指蛋白(ZF)、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TALE)、CRISPR/Cas9 等,与甲基化酶或去甲基化酶融合,实现对特定 DNA 序列的甲基化或去甲基化靶向操作;二是通过构建多种基于甲基化酶的 DNA 组装技术,如成对选择组装(PSA)、甲基化辅助可定制末端合理(MASTER)连接等,优化 DNA 组装过程;三是在细菌转化实验中,对转化前的外源 DNA 进行甲基化处理,观察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四是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通过构建融合蛋白和细菌接种等方式,研究细菌甲基化酶对植物 DNA 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作用。
细菌 DNA 甲基化酶的类型及功能:细菌 DNA 甲基化酶可分为外环甲基化酶和内环甲基化酶,能作为孤儿酶或限制性修饰(R-M)系统的一部分存在。R-M 系统根据酶结构、亚基组成和作用靶点等分为 I 型、II 型和 III 型。其中,II 型 R-M 系统的酶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孤儿甲基化酶如 Dam、CcrM 和 Dcm 等,在调控 DNA 复制、修复和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3。
靶向 DNA 甲基化技术:研究人员利用融合蛋白技术,将 DNBP 与甲基化酶或去甲基化酶结合,实现对特定 DNA 序列的靶向甲基化或去甲基化。例如,CRISPR/Cas9 系统经改造为 dCas9 后,可通过与 gRNA 结合,利用空间位阻实现对特定序列甲基化的靶向阻断456。
甲基化酶对细菌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甲基化酶可通过对转化前的外源 DNA 进行甲基化修饰,抑制宿主 R-M 系统限制性内切酶对其的消化,从而提高转化效率。在多种细菌中都验证了这一效果,如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等。此外,还开发了 IMPRINT 方法,通过在体外重现宿主甲基化模式,增强了质粒转化效率101112。
细菌甲基化酶在植物遗传和作物工程中的应用:在植物中,DNA 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研究人员设计了由 DNBP 和细菌 CG 特异性甲基化酶组成的融合蛋白,用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靶向 DNA 甲基化研究。例如,ZF-M.SssI 融合蛋白使 FWA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植株早花。此外,将 M.SssI 在番茄中表达,可改变植株基因组甲基化模式,且这种甲基化具有遗传性。植物促生菌(PGPB)能诱导植物 DNA 甲基化模式改变,促进植物生长,且这种诱导的甲基化模式在细菌消除后仍能长期维持131415。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细菌 DNA 甲基化酶在分子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 DNA 组装方面,甲基化酶可防止限制性内切酶对特定位点的消化,有助于开发更高效、通用的 DNA 组装工具;在细菌转化中,深入了解宿主 R-M 系统及甲基化酶的作用机制,能为转化困难的菌株提供更有效的转化方法,这对于研究病原菌致病机制、毒力因子和抗生素耐药基因,以及拓展生物产业中有用宿主细菌的种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工程领域,细菌甲基化酶可用于精准调控植物基因表达,改变植物表型,有望在控制农作物产量、疾病抗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对细菌甲基化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开发出更多创新的方法和工具,推动分子和合成生物学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