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互动后的正负反馈如何改变后续对反馈发送者的评价:行为与神经机制研究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04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研究人员探究真实互动后同伴反馈对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发现反馈影响预期和评价,具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反馈,这些反馈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积极的反馈能让我们心情愉悦、信心倍增,而消极的反馈则可能让我们沮丧、自我怀疑。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反馈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中起作用的?我们又会如何根据这些反馈去改变对反馈发送者的看法呢?以往的研究虽然关注到反馈发送者对社会评价反馈处理的影响,但对于反馈发送者的行为如何影响反馈相关的神经反应、他人观点更新以及反馈预期,却鲜有人探究。为了揭开这些谜团,德国明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ünster)的 Antje Peters、Jendrik Witte、Hanne Helming 等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招募 40 名健康参与者,让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互动结束后,参与者接受脑电图(EEG)测量,以此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反馈环节,让参与者收到来自同伴的积极或消极反馈,同时以随机计算机反馈作为对照。在数据处理阶段,运用 BESA 软件对 EEG 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伪迹等干扰因素;利用 JASP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反馈对行为和 ERP 的影响。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行为数据
    • 他人评价更新:研究人员跟踪了参与者对同伴发送者的重新评价过程。方差分析(ANOVA)显示,发送者这一因素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积极同伴” 的评价明显比 “消极同伴” 更积极。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反馈块中,参与者对 “积极同伴” 和 “消极同伴” 的评价差异呈线性增长趋势,从第三个反馈块开始,这种趋势不再明显。对第一个反馈块的前 15 次试验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发送者因素同样显著影响评价结果,且评价差异的变化主要由线性对比来解释。这表明参与者会根据同伴的反馈迅速改变对其的评价。
    • 反馈预期:对不同发送者反馈预期的跟踪分析表明,发送者之间的平均预期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同伴” 的预期评分明显高于 “计算机” 和 “消极同伴”。从第三个反馈块开始,参与者对 “积极同伴” 的反馈预期变得更加积极。在第一个反馈块的前 15 次试验中,发送者和试验次数都对预期评分有显著影响,且预期评分的变化主要由线性对比来解释。这说明参与者的反馈预期会随着接收到的反馈而发生改变。

  • ERP 结果
    • P1 和 N170:在 P1 和 N170 成分上,无论是基于自我观点一致性还是反馈预期的分析,都未发现发送者、反馈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 ERP 有显著影响。而且,后续对同伴评分更新的试验分析中,也未发现更新程度对 P1 和 N170 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早期 ERP 成分可能不受反馈与自我观点或反馈预期一致性的影响。
    • EPN:对于 EPN 成分,在基于自我观点一致性的探索中,虽然发送者和反馈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但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然而,事后检验并未发现 “积极同伴” 和 “消极同伴” 的不一致反馈与一致反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反馈预期的分析也未发现发送者、反馈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 EPN 有显著影响,更新程度对 EPN 同样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 EPN 成分受反馈不一致性的影响较为复杂。
    • FRN:在 FRN 成分中,基于自我观点一致性的分析未发现显著效应。但基于反馈预期的分析发现,发送者和反馈类型都对 FRN 有显著影响,事后检验表明,与 “消极同伴” 相比,“积极同伴” 的反馈会引起相对更负的电位,且比预期更差的反馈会导致更大的负电位。不过,更新程度对 FRN 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 FRN 成分对反馈预期的不一致较为敏感。
    • LPP:LPP 成分受自我观点一致性和反馈预期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自我观点一致性的分析显示,发送者和反馈类型都有显著的主效应,“消极同伴” 和不一致反馈会引起更大的正电位。基于反馈预期的分析同样发现发送者和反馈类型有显著主效应,比预期更差和更好的反馈都会导致更大的正电位。此外,更新程度对 LPP 有显著影响,参与者对同伴评价改变超过 1 分的反馈试验,LPP 振幅更大。这表明 LPP 成分与反馈的不一致性以及对同伴评价的更新密切相关。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意义重大。研究人员首次探究了社会评价反馈如何改变对反馈发送者特质的预期和评价,发现参与者会根据同伴的反馈迅速改变对其的评价,且反馈预期也会相应调整。在 ERP 方面,首次观察到反馈与自我观点不一致(EPN)和与反馈预期不一致(FRN)在中潜伏期阶段对 ERP 产生最早的调制,且这两种不一致都会增加 LPP 振幅。这可能与精细的加工和更新机制有关,因为对他人观点的较大改变也与较大的 LPP 振幅相关。此外,研究还证实了相关评价反馈(社会来源与非社会来源)会增加反馈处理的整个时间进程。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真实互动场景难以精确控制参与者的印象,评价和重新评价之间的短时间延迟可能导致评分偏差。未来研究可以在不同患者样本中进一步探究反馈预期和他人观点更新的变化,以更好地理解病理过程的起源和后果。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