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探究 Fuchs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行 Descemet 膜内皮角膜移植术(DMEK)的最佳时机,研究发现早期手术视力恢复更好,或可指导临床。
在眼科疾病的领域中,Fuchs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是一种常见的内皮营养不良疾病,它如同潜伏在眼睛里的 “小怪兽”,逐渐侵蚀着患者的视觉功能。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视力会不断下降,杂散光值还会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Descemet 膜内皮角膜移植术(DMEK)是治疗 FECD 的 “黄金标准”。然而,对于 FECD 患者来说,什么时候进行 DMEK 手术最为合适,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往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能发现角膜水肿明显时(如改良 Krachmer 量表的 6 级),视觉功能严重受限。但随着技术进步,借助现代 Scheimpflug 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人们发现 FECD 早期即便没有临床可见的角膜水肿,也可能存在亚临床角膜水肿,它同样会影响视力。可早期进行 DMEK 手术和晚期出现临床角膜水肿时再手术,视觉效果究竟有何差异,此前却缺乏足够研究。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研究人员 Maximilian Friedrich、Hyeck-Soo Son 等开展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单机构队列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Eye and Vision》上,为 FECD 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人员为开展这项研究,主要用到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 Scheimpflug 断层扫描(Pentacam AXL)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角膜的各项参数,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亚临床角膜水肿;其次,使用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判断角膜水肿的临床情况;再者,通过电子 5 字母每行图表在特定光照条件下测量矫正远视力(CDVA);最后,利用角膜内皮显微镜(CEM-530)测量中央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进而计算内皮细胞损失(ECL)。研究的样本来自 85 例 FECD 患者的 106 只假晶状体眼,这些眼睛被分为术前存在亚临床角膜水肿和临床角膜水肿两组。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视力方面:术后 4 个月的 CDVA 显示,术前亚临床角膜水肿组明显优于临床角膜水肿组(0.18 ± 0.12 logMAR vs 0.24 ± 0.19 logMAR;P=0.026)。术前临床水肿组视力更差,术后亚临床水肿组 93.6% 的患者 CDVA 达到或优于 0.3 logMAR,临床水肿组只有 79.7%1。
- 角膜厚度相关指标:术后 4 个月,两组中央角膜厚度(CCT)和最薄角膜厚度(TCT)无显著差异,但术前临床水肿组的 CCT、TCT 和角膜体积均显著高于亚临床水肿组,术后角膜体积在两组中相近2。
- 角膜密度:术后 4 个月,临床水肿组的总角膜密度(TCD)显著高于亚临床水肿组(31.7 ± 8.3 GSU vs 27.8 ± 6.1 GSU;P=0.005),术前两组 TCD 也有显著差异,且术后不同区域和角膜层的密度分析也显示临床水肿组更高3。
- 内皮细胞损失和并发症:术后 4 个月,两组的 EC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临床水肿组 14.9% 的眼睛至少进行了一次二次注气,临床水肿组为 16.9%,两组二次注气率也无显著差异,且术后均未观察到眼压显著升高45。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研究人员得出结论:FECD 患者在亚临床角膜水肿阶段进行 DMEK 手术,术后 4 个月的视力明显优于临床角膜水肿阶段手术的患者。这可能是因为术前临床角膜水肿患者术后角膜密度更高,提示存在角膜纤维化,影响了视力。这一发现为 FECD 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倡导在 FECD 早期考虑进行 DMEK 手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恢复效果。不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量仅针对主要结局 CDVA 进行计算,部分次要结局结果需进一步验证;随访时间较短;所有手术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可能存在混杂因素;研究纳入了部分患者的双眼,可能影响统计分析等。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眼科医生和 FECD 患者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后续还需要更多大规模、长时间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早期手术的长期效果,以及术前角膜水肿严重程度对其他视觉功能参数(如对比敏感度和杂散光)的影响,从而推动 FECD 的标准化、循证治疗。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