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这个隐匿在人体内的 “杀手”,一直以来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 Glob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GLOBOCAN) 2022 数据显示,肝癌在全球范围内是第六大常见癌症,同时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 。它作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成人亚型,死亡率高、预后差且极易复发。由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便现有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但高复发和转移率使得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因此,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
来自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的研究人员 Yiting Yuan、Junwei Huang 等人开展了一项关于 circKIAA1429(hsa_circ_0084922)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中潜在机制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杂志上,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细胞实验方面,通过培养人永生化肝细胞系(MIHA)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HCC36、HCCLM3、MHCC97-L)进行相关实验;采用细胞转染技术,将针对 circKIAA1429、SETD1A 或 GLIS2 的小干扰 RNA(siRNA)以及过表达 NAP1L3 的质粒转染到细胞中;利用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此外,还运用了 Actinomycin D 和 RNase R 处理来评估 RNA 稳定性,通过 RNA 免疫沉淀(RIP)、RNA pull-down 实验验证分子间结合,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分析检测蛋白与 DNA 的结合,以及构建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