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观的病毒世界里,许多双链 DNA(dsDNA)病毒在组装过程中,会借助 ATP 驱动的分子马达将其基因组包装进病毒衣壳,这一过程对病毒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噬菌体 λ 作为研究病毒 DNA 包装的重要模型,其包装机制却较为复杂。以往的研究使用大肠杆菌粗细胞提取物来检测包装事件,虽然能发现包装活动,但粗提物中众多成分会干扰对包装过程的精确研究,阻碍了人们对噬菌体 λ DNA 包装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比如,粗提物中的多种宿主细胞蛋白和生物分子,可能会以未知的方式影响包装反应,使研究人员难以确定真正影响包装的关键因素。为了突破这些困境,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系以及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斯卡格斯药学院和制药科学系的研究人员 Brandon Rawson、Qin Yang、Carlos E. Catalano 和 Douglas E. Smith 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为噬菌体 λ DNA 包装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核苷酸非依赖的运动蛋白 - DNA 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运用新开发的方法研究无 ATP 时运动蛋白与 DNA 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使用粗末端酶提取物和纯化末端酶样品(添加 IHF)组装的运动复合体,在多个相关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例如,平均瞬时滑动速度在不同样品间差异很小,这表明在核苷酸非依赖的情况下,粗提物和纯化体系中运动蛋白与 DNA 的相互作用相似。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该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一方面,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利用光学镊子和纯化成分高效测量噬菌体 λ DNA 包装的方法,构建的最小化体系为后续研究其他噬菌体蛋白对包装动力学的影响提供了理想平台。借助这个平台,研究人员可以更精准地研究如 gpFI、gpW、gpFII 等蛋白在包装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研究明确了 IHF 在噬菌体 λ DNA 包装中的关键作用,证实了除 IHF 外,粗提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包装马达功能影响较小。这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噬菌体 λ DNA 包装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研究其他病毒的包装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整个病毒学领域对病毒装配过程的认知,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新型病毒防治策略的制定等提供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