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ania japonica线粒体基因组的组装与分析:揭示其鉴定和能量代谢的新见解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25日 来源:BMC Genomics 3.5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Stephania japonica的线粒体基因组开展研究,通过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组装其基因组,分析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ox)基因的表达模式,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揭示了其在植物鉴定和能量代谢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Research
  Stephania japonica(防己)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药用植物,其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对于理解其能量代谢机制和物种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成功组装了S. japonica的线粒体基因组,并对其结构、基因组成及进化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S. japonica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复杂的多环结构,总长度为555,117 bp,包含46.56%的GC含量。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0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18个tRNA基因和3个rRNA基因。通过与近缘物种的比较分析,发现S. japonica的线粒体基因组在进化上与Aconitum kusnezoffii更为接近。此外,研究还发现cox基因在S. japonica根部的表达水平最高,这可能与其能量代谢需求相关。本研究为S. japonica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工具,并为其能量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Genomics》上。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1)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 Xten PE150)和三代(Oxford Nanopore GridION × 5)测序技术获取高质量的测序数据;2)通过GetOrganelle软件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的组装,并结合BWA和Samtools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覆盖度分析;3)利用tRNAscan-SE和BLAST软件对基因组中的tRNA和rRNA进行注释;4)通过PhyloSuite软件提取保守的蛋白编码基因,并利用MRBAYES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5)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ox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S. japonica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复杂的多环结构,包含多个重复序列和SSR(简单序列重复)位点。通过与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发现有16个同源片段(总长度为4,831 bp)从叶绿体转移到线粒体中,占线粒体基因组的0.87%。此外,研究还预测了线粒体基因中的RNA编辑位点,共发现684个RNA编辑位点,其中nad4基因的编辑位点最多,达到55个。这些编辑位点主要涉及C-to-U的转换,且在氨基酸性质转换中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变化。
系统发育分析中,基于19个保守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S. japonica与Ranunculales目中的Aconitum kusnezoffii和Hepatica maxim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cox基因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19个保守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一致,表明cox基因在植物进化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基因表达分析中,cox基因在S. japonica根部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这可能与其在能量代谢中的关键作用相关。
本研究的结论强调了S. japonica线粒体基因组在植物进化和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线粒体基因组的复杂结构和基因组成为其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DNA条形码技术中。此外,cox基因的高表达模式为理解植物能量代谢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发现不仅为Stephania属植物的分子育种和新品种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其他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