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解决欧洲浣熊携带病原体及相关感染情况不明的问题,作者[第一作者单位] 研究人员开展浣熊感染研究。结果发现浣熊感染 CPPV - 1 与沙门氏菌的双重感染情况。该研究对防控人畜共患病意义重大,强烈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在欧洲,浣熊(Procyon lotor )可是个 “麻烦的小家伙”。它作为入侵物种,数量在城市地区不断增加,而且还是众多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潜在携带者,就像一个移动的 “病菌库”,给本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都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浣熊容易感染多种病原体,像狂犬病病毒、犬瘟热病毒、浣熊贝蛔虫(Baylisascaris procyonis )等,这些病原体不仅会让浣熊生病,还可能传染给家畜和其他野生动物,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之前也有研究发现浣熊会感染一些病毒和寄生虫,但关于浣熊感染细小病毒(Parvoviruses)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 )的双重感染情况,在欧洲却一直没有相关报道,只有美国有过一例描述。而且,沙门氏菌感染不仅会引发胃肠道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败血症和流产,并且从浣熊身上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对人类可能具有致病性,还可能存在耐药性,这可让研究人员十分担忧。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作者[第一作者单位] 的研究人员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Fatal enteritis in raccoons (Procyon lotor ) associated with co - infection of carnivore protoparvovirus type 1 and zoonotic Salmonella 》的论文。研究发现,浣熊感染食肉动物原细小病毒 1 型(carnivore protoparvovirus type 1 ,CPPV - 1)会导致免疫抑制,使得其他病原体更容易传播。此次研究中分离出的两种沙门氏菌血清型,对接触浣熊的人类存在重大人畜共患病威胁。所以,在浣熊突然死亡的病例中,CPPV - 1 和沙门氏菌的双重感染应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浣熊携带病原体的情况、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在开展这项研究时,用到了几个关键的技术方法。首先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他们将浣熊的组织样本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用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来观察组织病变情况;其次是免疫组化技术,用于检测组织中是否存在细小病毒抗原;另外,还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血清分型,来确定感染浣熊的沙门氏菌种类;最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测序,确认细小病毒的感染并进行基因分析。
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病例介绍 :有两只雌性浣熊,分别 14 周龄和 18 周龄,被动物保护区收留后不久出现短暂的冷漠状态,之后突然死亡,于是被送去做尸检。这两只浣熊在保护区时,接受过针对犬类常见疾病的疫苗接种,保护区也有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比如新动物要隔离两周、定期进行手部和环境消毒,但没有对新引入动物进行常规的病毒和微生物筛查。解剖后发现,两只浣熊都有中到重度、弥漫性、卡他性且部分为纤维蛋白性的肠炎。对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对肠道样本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一系列操作后观察),发现肠道有淋巴细胞 - 组织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纤维蛋白坏死性肠炎,伴有绒毛融合和萎缩、隐窝脓肿、隐窝扩张以及非典型隐窝再生,还能看到大量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一种鉴别细菌的染色方法),确认有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两只浣熊的肠道中都存在 CPPV - 1,同时还分别分离出了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的两个血清型,即 Kottbus 血清型和 Ferruch 血清型。
讨论和结论 :此次研究首次在欧洲描述了浣熊感染 CPPV - 1 和人畜共患沙门氏菌的情况。CPPV - 1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机会性病原体,对幼年动物危害很大。浣熊感染后,病理表现和猫狗相似,主要影响肠道、淋巴系统和骨髓,但也可能出现不寻常的感染过程,比如有浣熊感染细小病毒后引发了脑炎。浣熊对细小病毒非常敏感,而且能感染多种细小病毒毒株,还可能在不同物种间传播病毒。研究中分离出的两种沙门氏菌血清型,Kottbus 血清型主要从家禽样本中分离出来,可能携带耐药基因;Ferruch 血清型也对接触受感染动物的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浣熊感染沙门氏菌的途径可能是摄入了感染沙门氏菌的野禽,或者是在动物保护区食用了可能被污染的生鸡蛋。此外,浣熊数量在欧洲城市和城郊不断增加,它们很可能是沙门氏菌的亚临床感染携带者,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排出大量细菌,这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城市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风险。所以在遇到浣熊肠炎或突然死亡的情况时,一定要考虑到细小病毒感染以及可能的混合感染,接触浣熊及其样本的人也要格外小心。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浣熊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携带者的潜在风险。浣熊数量的增加,使其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接触更加频繁,感染风险也随之上升。了解浣熊携带病原体的情况,对于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动物保护工作者更好地照顾浣熊,减少动物之间的疾病传播,也能让公共卫生部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障人类的健康安全。以后在处理浣熊相关事务时,大家都得更加小心谨慎,可不能掉以轻心。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