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来自伊朗大不里士大学(University of Tabriz)的研究人员 Fariba Ghaffari 和 Hemayat Shekaari 在《BMC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Application of fatty acid?based eutectic mixture as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 microencapsulation of drug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release behavior” 的论文。他们的研究就像是一场 “探索之旅”,旨在寻找一种更好的药物微胶囊化方法,提高药物的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 FT - IR 光谱分析,就像拿着 “化学解码器”,解读微胶囊的 “化学密码”。他们发现,生物素微胶囊中,C = O 拉伸峰强度降低,N - H 拉伸峰向低波数移动且强度减弱,这表明生物素和硬脂酸 - 月桂酸壳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就像两个小伙伴手拉手,建立了 “友谊”。巴氯芬微胶囊的 C = O 拉伸峰略有展宽,N - H 拉伸峰也有变化,还出现了壳材料的 C - H 峰,这些都说明巴氯芬成功被包裹。环孢素微胶囊的 C = O 拉伸峰位置有偏移,N - H 拉伸峰强度降低,同样确认了它被成功封装在壳内。FT - IR 光谱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三种药物都成功被微胶囊化,形成了稳定的核心 - 壳结构。
在药物释放研究中,研究人员把微胶囊化药物放在 PBS(pH 7.4)溶液中,在 310.15 K 和 318.15 K 两个温度下进行实验,观察药物的释放情况。结果发现,药物释放是可持续的,在 24 小时内,310.15 K 时约 50% 的药物释放出来,318.15 K 时约 60% 的药物释放出来,这清楚地显示出温度对药物释放有影响,温度越高,释放的药物越多,就像温度是药物释放的 “加速器”。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他们成功用硬脂酸和月桂酸摩尔比为 1:3 的生物基相变材料,微胶囊化了生物素、巴氯芬和环孢素这三种低水溶性药物。通过 FT - IR 和 SEM 技术,确认了微胶囊的成功制备;TGA 分析表明微胶囊化药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DSC 测试得到了药物的相变温度和熔化潜热等重要数据;药物释放研究则揭示了温度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