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多组学关联分析实用技能培训
本专题将面向生命科学、农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专业人士、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开展,深度解析多组学数据分析经典案例,帮助学员掌握多组学项目设计思路和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实现从“知道”到“做到”。
培训时间:2023年8月10日-15日
培训形式:面授或线上(自选)
培训地点:深圳(面授)或远程
|
|
课程安排 |
|
专题二:单细胞组学与时空组学前沿技术专题培训
本专题邀请单细胞组学与时空组学科研一线领军人才,帮助从事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解决“新的技术平台—如何应用?科研项目 — 如何设计?海量数据 — 如何分析?可视化结果—如何呈现?高分SCI论文—如何发表?”等疑难问题。
【培训时间】
一、2023年8月12-20日 线上远程培训
系统学习科研项目设计方法、各项技术原理、基本分析流程与生信分析基础技能。
二、2023年8月25-29日 集中面授培训
系统学习单细胞组学与时空组学科研应用与前沿进展、数据分析与挖掘实践、经典科研项目复盘与案例解析、SCI核心期刊科研论文写作与数据可视化方法。
【培训地点】杭州华大
|
|
课程安排 |
|
模块一:线上课程
模块二:面授课程
|
培训费用
|
|
注意事项
1、报道通知:报名成功者,将会收到项目组邮件通知。为方便大家报名,可提前下载《会议通知》或《培训通知》用于申请经费,点击链接,即可下载。
会议&培训通知链接 » 提取码:mkwh
2、发票:报名并付款的学员可在培训期间获取发票。请务必准确填写报名表单的发票信息,因个人填写信息错误导致发票有误,不予重开,发票信息建议提前与贵单位财务部门确认。
3、结业证书:完成培训的学员,将获得由深圳市华大教育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4、其他:自备电脑,无配置要求。
|
授课专家介绍
|
|
刘斯奇 / 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华大基因蛋白质组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研究领域:先后于德克萨斯大学、贝勒医学院、路易斯维尔大学学习和工作,1999回国参与创建华大基因,长期从事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产物、结构与功能研究,从事以质谱技术为核心的肿瘤微环境蛋白质组、微量蛋白质组、非数据依赖采集定量蛋白质组、修饰蛋白质组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主要学术成就:作为首席科学家曾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蛋白质组海量质谱数据的解析及其在人类基因组注释中的应用”,863项目“肺癌血清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及其应用”等国家级项目二十余项。带领蛋白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9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
|
|
|
刘杰 / 华大基因质谱平台信息分析技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硕士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技术开发和应用,参与开发多款华大基因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
研究成果:在PANS、Cell Discovery、Food Chemistry等杂志上发表17篇 SCI 论文,申请专利14项(12项已授权),申请软著十余项,有丰富的蛋白质组学及多组学关联生物信息分析及应用经验。
|
|
|
刘小敏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基因组学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包括人基因组和宏基因组在内的多组学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基因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等多个层面的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探索宿主基因组和各部位菌群以及代谢物的关联机制和因果关系,以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
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SCI文章18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文章11篇,涉及Nature Genetics, Cell Discovery, Aging Cell, JAMA networkopen等杂志。已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基金、深圳市科学创新委员会等科技项自。
|
|
|
郭锐进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基因组学副高级研究员&科研项目负责人,华大教育中心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西北大学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从事宏基因组研究 9 年,聚焦精准医学多组学和人体共生菌参考集构建等研究方向。负责“脑-菌”轴、自身免疫疾病宏基因组和皮肤疾病宏基因组等项目,主导构建人肠道菌群参考基因集、大鼠肠道菌群参考基因集与人鼻腔皮肤菌群参考基因组集等。
研究成果:
在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Systems等发表11篇科研论文,主要作者(第一/共一/通讯作者)8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 150,总引用大于1300。担任学术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me客座专题主编,多本杂志审稿人。参与多项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和深圳市基础创新计划。已授权/申请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4项,技术转产3项。
|
|
|
梅占龙 / 华大基因质谱科服信息研发总监
研究方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及生物信息分析。
研究成果:参与多款代谢分析流程开发。在BMC Bioinformatics、J Am Heart Assoc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专利4项,获批软著13项。
部分发表文章:
1.Wen, B., Mei, Z., Zeng, C. et al. metaX: a flexible and comprehensive software for processing metabolomics data. BMC Bioinformatics 18, 183 (2017).
2.Sun, Y.; Yu, Q.; Li, L.; Mei, Z.; Zhou, B.; Liu, S.; Pan, T.; Wu, L.; Lei, Y.; Liu, L.; Drmanac, R.; Ma, K.; Liu, S., Single-cell RNA profiling links ncRNAs to spatiotemporal gene expression during C. elegans embryogenesis.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 (1), 18863.
|
|
|
宁小莲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主要负责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发以及代谢组学关联分析流程搭建。
研究成果:在华大工作期间,在SCI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篇,第一个发明人发明专利3个。
|
|
|
孙海汐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任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主要以多组学的角度来研究不同的生物学问题,与华大内部各方向、外部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生物信息学合作。曾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分别从事从事拟南芥胁迫诱导的长链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酱油的风味肽以及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宏基因组研究。
研究成果:基础研究和企业研发经历丰富,在Nature等杂志上发表SCI文章40篇、生物信息方法学著作2章,申请专利7项、获批软著9项。
|
|
|
魏桐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植物变异组学、作物群体遗传学,其目标是利用重测序技术对作物驯化历史、泛基因组组装、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及关联基因鉴定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曾在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病理系、美国生物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分别从事拟南芥、水稻、高粱等植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参与或主持农业部水稻抗病虫害转基因专项、美国NIH水稻抗病机制研究项目、美国DOE生物能源作物项目。
研究成果:
在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杂志发表文章12篇,申报专利3项,具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背景。
|
|
|
张涛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华大研究院微生物专项科学家,深圳市人体共生微生物与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哥本哈根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深耕人体共生微生物与宿主基因组以及复杂疾病等基础前沿方向并取得丰硕成果。
研究成果:
目前累计发表SCI论文30篇,以第一作者(含并列)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包含2篇Nature Genetics,2篇Cell Discovery等,并多次受邀为Nature Genetics、Microbiome等国际一流杂志审稿。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3项,已授权6项,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
|
|
邹远强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基因组学副研究员,深圳市人体肠道微生态检测与干预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华大教育中心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微生物培养组学,基因组研究,微生物分类进化,益生菌的功能研究。目前正在主持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功能挖掘和新型益生菌对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阿尔兹海默症以及细菌性阴道炎等相关疾病干预治疗的临床转化。
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Top期刊发表20多篇SCI文章,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0篇,申请专利30余项。多次受邀在微生态相关会议进行报告。主持一项国自然青年基金,以核心骨干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究发计划、国自然面上、广东省重点项目以及深圳市的科技项目。
|
专题二:单细胞组学与时空组学前沿技术专题部分讲师介绍
|
宋采 / 爱尔兰国立大学神经药理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精神病系博士后。曾任清华大学讲师, 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助理教授、加拿大健康研究院和PEI大学副教授, 台湾科技部\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特聘教授。2005年由加拿大总理和国会授予加拿大精神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首席科学家,回国担任西南濒危药用资源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
1、大通量筛选和研究海洋生物(海马、海参、鱼虾、海藻等)的活性部分及 omega-3 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疾病以及免疫疾病继发的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治疗作用的机理;
2、利用病人和动物模型在系统、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神经和免疫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和应激, 精神病, 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氏症)、炎症和免疫等疾病中的相互作用;
3、建立和发展创伤、应激、精神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和炎症等疾病的细胞和动物(包括基因调控)模型;
4、利用神经退化性病模型研究炎症引发的细胞凋亡和细胞信号传递和氧化自由基的产生;
5、揭示在神经炎症,应激和抑郁症中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功能改变与神经再生和凋亡的相互作用;
6、在临床试验方面揭示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以及研究中草药、营养物质和天然产物预防和临床上治疗这些脑疾病的作用机制。
学术奖项及其他荣誉:获得全球8项名人录“杰出贡献科学家”,辉瑞国际精神病研究奖等10余项国际学术奖励,国际应激和行为协会终身会士(fellow)。入选2020、2021年全球顶尖科学家(中国基础医学研究排名102/248和106/220)。2019、2020和2021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神经科学前10名, 食品科学前3名,获得中国2022海洋科技奖、广东省高校外国专家奖,中国教育部“海外名师”,深圳“国家级领军人才”,广东省和湛江A类人才、广西“八桂学者”以及多项国际会议奖励。
学术兼职及社会职务:曾任国际杂志《Curr Res Behav Sci》总编,《Neuroimmunomodulation》副总编,中国核心期刊《中药加工与健康》总编,现任《International Functional Food》总编,8个国际杂志编辑及编委。获得国家、国际、省部级重大项目和研究经费16项。培养博后,硕、博研究生50余名。国际会议特邀演讲60余次。
|
|
|
刘传宇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超级细胞研究所执行所长,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基因组学博士
研究方向:超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开发及应用。
研究成果:单细胞多组学scCAT-seq测序技术解析细胞调控异质性(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多组学图谱(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人类全能干细胞8CLC的体外诱导研究(Nature,2022),非人灵长类单细胞转录组图谱(Nature,2022),单细胞测序解析蚂蚁社会性分工的分子机制(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2022),人群单细胞组学解析新冠疫苗免疫应答机制(The Innovation, 2023)。已发表SCI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论文17篇,申请专利14项,已获得3项国际专利授权和2项软著授权。
|
|
|
吴靓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准健康研究所主任科学家,博士,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包括人基因组和宏基因组在内的多组学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基因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等多个层面的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探索宿主基因组和各部位菌群以及代谢物的关联机制和因果关系,以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
研究成果: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 等期刊发表文章12篇。主导开发高通量单细胞样品制备平台3项,申请专利11项,授权4项。主持广东省青年基金1项。
|
|
|
雷莹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研究方向:灵长类大脑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转录特征和分子调控网络。
研究成果:
揭示灵长类大脑功能区域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细胞组成、基因表达特征和转录调控模式;解析灵长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典型生物学特征和细胞的命运决定机制等。
代表性学术成果:
2019年10月31日,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 “Dissecting primate early post-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using long-term in vitro embryo culture”的研究论文;2022年1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成年猕猴大脑皮层空间分辨基因调控和疾病易感性图谱》的文章。
|
|
|
韩磊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专项主任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博士
研究方向:从基因表达调控层面系统研究哺乳动物大脑细胞的各个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特征,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成果:2022年4月13日,以一作身份在Nature上发表题为“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of the adult non-human primate Macaca fascicularis”的论文。首次构建了非人灵长类全身器官细胞图谱,为病毒感染靶细胞确定以及人类表型和疾病变异的细胞定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
|
|
|
殷建华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准健康研究所生物信息副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华大教育中心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类疾病发病机制和早期筛查等领域的应用和转化。包括:疾病无创诊断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基于游离核酸测序和单细胞测序的免疫疾病机制研究及生物标记物研究;基于单细胞测序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
研究成果:发表 SCI 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Medicine、Cancer cell、Cell Research、Journal of Cell Biology 等杂志发表文章9篇。参与构建了全球第一个大规模鼻咽癌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完成了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膀胱癌等肿瘤的高通量单细胞肿瘤微环境图谱研究。
|
|
|
白寅琪 / 深圳华大生命研究院主任科学家,分子生物学博士
研究方向:计算系统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
研究成果:完成液滴内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国家攻关课题,合作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液滴内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及适配算法,产品实现完全国产化。在时空组学研究方向,主要工作为原创性算法的开发,相关工作应用于多个脑科学与胚胎发育研究的国家重点项目中,所涉及的算法已申请20余项发明专利。
|
|
|
魏小雨 /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因组学博士,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超级细胞研究所专项科学家
研究方向:从事多物种多器官再生机制的研究,利用单细胞及时空组学技术研究发育及再生过程中的细胞命运决定机制。
研究成果:
近五年,在《Nature》,《Science》,《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Immunity》,《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Protein & Cell》,《Scientific Data》,Frontiers 等杂志发表论文 15 篇,第一作者(含共同一)7 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2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世界首个蝾螈脑再生图谱,以封面故事发表于《Science》,并被评选为2022 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发表的首个非人灵长类百万单细胞图谱发表于《Nature》,先后入选 2022 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及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一等资助,入选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第八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
|
|
蔡鹏飞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职博后,生物信息学博士
研究方向:单细胞多组学、免疫组学,目前主要从事基于人群队列的单细胞图谱研究,皮肤衰老的时空演化等项目。
研究成果:
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课题为新冠与复发性流产免疫微环境、人类表皮细胞稳态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分析算法等,共发表SCI学术论文15篇,一作5篇。
|
|
|
陈铎元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超级细胞研究所跨物种脑演化项目负责人之一,复旦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
研究方向:主要擅长通过基因组学与时空组学多组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化溯源与比较。
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开发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软件Tree2GD和跨物种细胞类型映射工具entropy-scGCN,并已在Cell Discovery、Bioinformatics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作为导师指导5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2篇软件著作的发表。
|
|
|
马雯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学助理研究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研究方向:基于单细胞转录组与单细胞表观组学分析方法在动植物上的研究。
研究成果:近年来,累计在the 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Cytometry Part A、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Zoological Research参与发表文章6篇。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在the Plant Cell杂志发表关于玉米气孔发育的研究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题为“The maize 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e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signaling networks governing m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 stomata”的论文。首次绘制了玉米气孔发育与调控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