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惠利健:肝脏再生研究的里程碑
中国是肝病大国、乙肝高发区,据统计在全球约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中国人约占三分之一。乙型肝炎诱发的慢性肝脏疾病已成为中国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第二位主因。每年患者中因慢性肝炎肝硬化死亡率为24.5%,因肝细胞肝癌死亡率为14.5%。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然而由于供体紧缺、免疫排斥等问题使得大量的肝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绕开供体肝移植,生成患者自身的功能性肝细胞已成为了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
转分化技术
胚胎干细胞和iPS的优势是多潜能,而弱点是过程太长,风险相应也大,到现在很多关键的问题也还认识不深,人们同时也在设法绕过这个多潜能阶段。直接转分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某一种成体终末分化细胞特定地转化为其他种类的终末分化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状态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惠利健研究员用生动的比喻形容:“不同的成体干细胞就像不同职业的人,转分化好比让一个人转行一样。一个农民可以转行成为工人,也有可能转行成为其他人。”
首次获得转化型肝脏细胞
这一研究首次证明了肝脏以外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直接转化为肝脏细胞,为将来从病人自身体细胞诱导获得肝脏细胞进行移植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自然》杂志的编委和评审专家高度评价此项工作的开创性意义,他们认为研究中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作为一项重大突破,对同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下一步计划
目前虽然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取得了初步的验证数据,然而推动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成果早日应用到临床医学还需要开展更多实验研究和检测。惠利健研究团队现已将这项成果申请了相关专利,并将在未来致力于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到人类细胞上。 [详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