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03期 :: 返回主页>>


    德克萨斯州
    一男一女在夜色中追踪着一队幽灵油罐车……
    他们站在山坡上看了一会儿,然后向下走去。在他们的前面是一片戈壁,戈壁之中是一块玉米田,而在玉米地的中心有两座白色的圆顶帐篷。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来到了玉米田边,钻了进去……
    这是电影版《X档案》的一个经典场面,电影中这片诡异的玉米地是转基因玉米:玉米的花粉携带病毒,科学家利用蜜蜂正在做着不可告人的实验……
    或许老百姓眼中的转基因作物就是如此,是充满神秘诡异、威胁危险的东西。
    那么,此妖魔为何物,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为何有关它的风波不断,使它格外扎眼呢?这其中又牵扯出科研人员、商业利益集团以及媒体的什么问题呢?

 
:: 网络调查 ::
TOP↑  

 1、您是从事生物类专业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吗?
  不是
 2、 您觉得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安全 不安全 说不准
 3、 如果进入一家超市,见到自己想要买的商品上有转基因成分的标志,您会买吗?

  不会

 4、在得知了市面销售的很多日常食品基本都是转基因产物后,您会不会觉得惶惶不可终日?
  不会
 5、在得知某企业被查出食品中有转基因成分而未进行标示,您是否就此对该品牌失去信心?
  不会
    

    一、转基因,被缚的普洛米休斯 TOP↑


因为距离所以美丽,因为不懂所以高深
…………………………

    这句话对大多数高新技术来说非常适用,但却不适合用在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上。因为不了解不懂,人们对它变得敬而远之甚至惶恐。那么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转基因作物是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其获得原先不具备的品质与特性,以这些生物为来源的食品即转基因食品。这项技术可增加食品原料产量,改良食品营养价值和风味,去除食品的不良特性,减少农药使用。因而,它具有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这种新型作物或食品的产生是近代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伟绩。它的产生顺应了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

    转基因如同盗取火种温暖人间的普洛米休斯,还是无法逃脱受到非议、唾弃的厄运。

    特定事物的出现和存在总是有它的原因和理由的,转基因食品也是如此。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据估计到 2015 年,全球人口将增至 90 亿,粮食紧缺则是预料中的事,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的年头,饿殍遍野。看看那些如同骷髅的非洲挨饿儿童,富足地方的人们才会意识到原来粮食资源还这么不足。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去主动的改造世界,不会坐以待毙。自古以来,人类改造自然、“逆天行事”的创举不胜枚举,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种主动的、有意识改造工程也进入到了分子水平。农作物在干旱或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年头可能会颗粒无收,那么我们就让作物变得能抗旱、抗虫、抗病。

    转基因技术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生命的最本质特性——遗传物质直接操作,把所需要素的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内,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转基因在植物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减少喷施农药和简化控制杂草的措施。自从 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后,至今已有35科120多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1986年首批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至今国际上已有30个国家批准数千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有40多种。通过转基因技术也可向动物受精卵注入能产生药物的基因,尔后就可在转基因动物体内得到所需的药物。比如向羊的受精卵里导入能产生人类凝血因子的基因,所得的转基因羊就可在乳汁中制造大量的人类凝血因子,提取后可用于治疗血友病。这种技术与普通制药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可以说,自从转基因技术诞生,从未停止地创造着一个接一个的奇迹。

    目前全世界转基因生物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其中美国与阿根廷两个国家占了 90% ,还有加拿大与中国。这四个国家加在一起占了 99% 。在作物方面主要集中在四种作物。其中大豆与玉米占了 80% ,加上棉花、油菜加在一起达到 99% 。当然,商业化生产已经有几十种转基因的植物,比较大的有小麦、水稻,转基因的鱼等,这些都还有待于环境释放,还没有正式的批准,但是作为转基因的作物品种,都已经成功了。

    二、转基因之争的漩涡中心 TOP↑


    转基因食品,树欲静而风不止

    近日,“亨氏婴儿米粉转基因事件”又一次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了转基因食品上。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接连不断,涉及的公司大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

事件回放:

  • 亨氏婴儿米粉中发现转基因稻米成分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京宣布,在亨氏婴儿营养米粉中发现未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稻米成分,呼吁亨氏公司即刻召回该批次产品。这一检测结果是由绿色和平今年一月对北京市场上的19种婴儿食品及零食进行抽样后,经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德国基因时代公司(GeneScan)下属实验室进行独立检测后得出的。含有转基因稻米成分的产品为保质期至2007年3月12日的“亨氏婴儿营养米粉”。  

  • 亨氏明确否认转基因嫌疑绿色和平组织更多质疑
  • “转基因风波”再起道德争议

        2007年元旦起,当你在超市购买果珍、奥利奥、太平苏打等食品,也许将不用担心里面是否含有转基因原料。记者昨日从卡夫食品有限公司获悉,他们确已作出承诺:2007年1月1日起,卡夫在中国大陆所销售的所有产品将只使用源自非转基因农作物的原料,包括添加剂和调味料。
        一石激起千层浪,跨国企业在转基因问题上是否采取“双重标准”的争论再次升温。记者就此采访了金宝汤、百威、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和相关专家…………

  • 6种雀巢食品含有不明基因 为何还在亚洲销售?

        雀巢食品,你敢吃吗?---全球最大的跨国食品商:雀巢、卡夫、联合利华,在欧洲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但在亚洲却没有此项承诺。国际消费者协会认为,转基因食品处理不好会引起中毒;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些基因工程可能影响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基因工程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有可能破坏整个生物链。   
        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2002年7月15日,上海市规定,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都应当进行标识。

  • 绿色和平组织发来证据:雀巢汤里有转基因
  • 绿色和平组织:雀巢在回避真相
  • 雀巢为中国市场销售的“转基因”食品辩白
  • 上海消费者朱燕翎状再告雀巢转基因案败诉

        这个造福人类的高新技术何以遭到人们的排斥?

        事实上,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疗法”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性要比转基因食品大的多,那么为什么人们可以接受将治疗基因转入人体的“基因疗法”并对其充满了期待,但是对转基因食品却不能容忍呢?

        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或作物争论焦点主要有两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公众对所消费的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

    ---------------------------------------------------------------------------------------------
    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

        导致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担忧的因素还有: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或过敏源,比如人们担心转Bt基因抗虫水稻有致敏作用,而这类产品尚未得到我国以及一些国家的发售许可;自身能制造杀虫毒素的转基因作物,毒素可能伤害其他生物,或进入食物链威胁家畜与人类健康;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亲缘作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对其毒素有抵抗力的害虫获得生存优势,成为新的“超级害虫”。 

        这些担忧也不是全无道理,已经有一些实例揭示出这些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加拿大有一种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油菜。这种油菜才种植几年,当地就发现了无人种植的抗多种除草剂的油菜,有人称之为 “超级杂草”,要杀死它们比较困难。这个事实说明,在转基因食品上,基因飘移经常发生,特别是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之间。

  • GM作物之争硝烟又起:转基因玉米基因果真渗入墨西哥野生种了吗(附图)

        更为严重的,是墨西哥玉米问题。玉米起源于墨西哥。为了避免转基因污染影响整个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墨西哥政府曾经规定,不种转基因玉米。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美国转基因玉米到了墨西哥,数量还不少 (有些是作为救济物资进入的)。玉米的基因污染在该国两个州之间的一些地区终于发生了。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基因污染的分子证据,此后,在该杂志上,科学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02年,墨西哥环境部门公布了一份报告,确认了基因污染的事实,其中,有些地区玉米的基因污染比例达到了35%。

        另外,有科学家在实验室用加转基因玉米花粉的一种杂草 ———马利筋的叶片来喂养大斑蝶幼虫,与传统食物喂养对照,发现大斑蝶死亡率增高,或者生长缓慢。

  • 研究发现GM马铃薯的抗虫能力顾此失彼
  • 大自然的反扑—基因改造的风险

        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的几个负面例子,就将其完全否认。科学是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涌现出的问题的过程。我们不能奢望发明一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技术,即使再好的东西也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做坏事。到目前为止,人类的持续发展已经无法离开转基因技术,而且转基因食物也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消费的各个领域中了。例如:大豆食用油近七成是“转基因”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不可能退回到没有转基因食品的时代。转基因作物的诞生使人们有机会获得物美价廉的食品,使作物具有可抗病虫害、抗农药、抗逆境等特征。与此同时,也使人们从对农药污染可能造成的“寂静的春天”的恐惧中逐渐走了出来。试想,就目前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如果人类回到了靠天吃饭的时代,一切顺应自然,而自然的基本定律是适者生存、此消彼长,人类的种群数量也是随着自然环境、物质资源而波动。这种“自然”的波动岂是人们能够承受的?粮食低产、天灾人祸,必然需要一部分人口就此饿死,以达到与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更有甚者,物质资源的匮乏必然放大人的掠夺性,使人类社会进入到弱肉强食的战乱世界,既便是目前这个相对和平的世界里也时常发生因抢夺资源而引发的战乱。事实上,目前人类群体发展的规律早已经不顺应自然规律了,也不可能再受自然的任意摆布了。那些坚决的“绿色主义”、“回归自然”者也不过“叶公好龙”尔。

        转基因技术通过遗传操作加快了传统的育种过程,同时也使得育种更为精确、明了、更高效。而且在自然界中,自然发生的物种演化一直进行着,只是转基因的认为操作加速了这个过程。就人们担心的转基因作物“基因漂移”问题来说,这种过程在自然界里也是从未停止过,生物遗传物质不但在种内发生着纵向转移,而且在种间还发生着“横向转移”,谁又能保证自然的基因漂移产生的就是好结果,而转基因作物造成的可能的“基因漂移”就一定导致自然生态的浩劫。当然,这种风险还是存在的,但自然过程也一样存在同样的风险。

  • 新研究表明GM作物的基因流动量很小

        正如哲学中的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基因技术也是一样,还存在问题,也就是表示它还有不断向前发展的潜力。主要矛盾解决了,之前的次要矛盾可能就又转化成了主要矛盾,如此这般,事物得以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完善。因此,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人们应该将注意的焦点放在如何努力让转基因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何尽量对自然造成更小的伤害上,而不是去一味否定它存在的意义、去打压、去排斥。

  • 加拿大找到防转基因植物扩散方法
  • 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增产逾25%
  • 白俄罗斯科学家率先育出抗虫马铃薯
  • 天津市转基因水稻率先走出实验室
  • 美培育出无毒转基因木薯
  • 无刺激性的GM洋葱有望面市
  • 中国科学家育出高蛋白水稻新品种
  • 经济又高产:意大利研究人员培育出转基因无子茄子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吃到的通过审核的转基因食品可能比传统的事物更安全。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所能吃的食物的种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之前人类能吃的食物的发现过程是一个比较盲目的过程,即直接通过尝试、人体试验获得是否能吃该物质的信息,而不是先对其成分进行分析、进行动物实验,然后才过渡到人体实验的科学理性过程,最熟悉的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也是以神农的中毒死亡而终结。而转基因作物、食品则不同,由于它是人类自觉地利用分子技术对作物进行改造,因此它的安全性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 《科学》:基因工程创造更健康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标记基因转移和非期望效应等。在 “973” 、 “863” 等科技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将以水稻、鱼等为对象,重点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毒理学和建立食物过敏人群血清库等关键科学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很自然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食品不仅是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还是文化和传统的标志,也是经济贸易的支柱。在转基因食品展现光明前景的 21 世纪,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科技、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实质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识别和控制。
        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基因食品与传统对应物的比较,集中于异同点的测定。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既要考虑期望效应,又要考虑非期望效应。若新的或改变的危害,营养或安全问题被确定,要分析确定对人类健康的关系。传统上讲,新种类的食用植物在上市前并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毒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评估(除非这些食物可能作为膳食的基本组成应用于特殊的人群,如婴儿),对于诸如食品添加剂或可能在食物中残留的农药要进行典型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实质等同性概念  

        由于很难将传统的毒理学实验和危险性评价步骤应用于整个食物,因此包括重组 DNA 植物在内的食用植物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一个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目前已提出,运用实质等同性概念来形成一个多学科的方法用于安全性评价,并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预期和非预期变化。  

         实质等同性概念是安全性评价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但实质等同本身并不是安全性评价,而是构建新食品相对于其传统对应物的安全性评价这一框架的起点。这一概念被用来鉴别新食品和其传统认为是重组 DNA 植物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最适当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不意味着新产品的绝对安全,它更注重针对于任何确定的差异方面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因此新食品相对于传统对应物的安全性就可得到考虑。  

    安全性评价的框架

         重组 DNA 植物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遵循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以下相关因子、新品种的描述、宿主植物及其被用于食品的描述、供体的描述、遗传修饰的描述、遗传修饰的特性。安全性评价包括:所表达的物质(非核酸物质)、重要组分的组成分析、代谢评价、食品加工、营养的改变和其他。

         引入物质的安全性评价(非核酸物质)体外核酸技术能导入 DNA ,导致植物体内合成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植物食品的常规组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但对于重组 DNA 植物来说是新的成分。考虑到暴露原因,当一种物质或一种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食品可安全食用时,则不需考虑传统的毒理学试验。
     
         在其他情况下,对引入的新物质有必要进行传统的毒理学试验研究。这需要从重组 DNA 作物中分离出新物质,或从另一种替代来源合成或产生该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该物质必须在结构、功能和生化方面都与 DNA 植物所产生的物质具有等同性。引入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应该确定此物质在重组 DNA 植物可食用部分的浓度,包括其变异和均值。也应考虑到其在亚人群当前膳食中的暴露和可能产生的效应。以蛋白质为例,对其潜在毒性的评价应集中于蛋白质与已知蛋白毒素和抗营养物质(如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其对热/加工的稳定性以及对适宜、典型的胃肠模型降解的稳定性。  

         以前没有安全食用过的食品中的蛋白质与安全食用的食品中的蛋白质无相似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宜的经口试验。应表明所表达的特性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供体的任何特性无关。要提供确保供体中编码已知毒素或抗营养素的基因不被转入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表达这些毒素或抗营养素的重组 DNA 植物中的信息,这在重组 DNA 植物与供体的加工方式不同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供体生物的传统加工技术可能使抗营养素或毒素失活。另外,在按个例处理的基础上还需对引入物质的毒性经体内、外研究加以评价。此研究依赖于引入物质的最初来源及它们的功能,研究内容可包括代谢测定、毒物动力学、慢性毒性/致癌性、对生殖功能的影响以及致畸性。
     
         安全性评价应考虑到任何物质的潜在蓄积,如毒性代谢物、污染物或可能由于基因修饰而产生的害虫控制剂等。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可通过有效管理来消除。法国不少专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首先要申报,不允许企业擅自销售没经过权威部门许可的含转基因原料的食品。法国上月就立法要求,对转基因产品风险性评估的所有影响因素都应当申报。法案还规定,转基因产品投放市场需要取得许可,许可年限最长为10年,而且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转基因产品。  

            此外,对食品进行严格的毒性与过敏性检测可以有效减少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于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影响,多国科学家正在作进一步研究和试验,希望根据准确的数据来制订策略,预防负面影响。

        自2002年月2日,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简称《条例》 ) 三个配套规章和临时措施实施以来,农业部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标识管理以及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技术检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2 年,农业部共发放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证明 778 个、进口标识审查认可批件 1275 个、在境内进行试验的审批书及批准文件 199 个。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农业部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目前已有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已发放涉及豆油、豆粕、棉种等转基因农产品标识审查认可批件 150 余个, 20 多个省已经开展了执法和管理人员培训,发放了执法证。

  • 转基因作物:发展势头迅猛 管理日趋严格
    ---------------------------------------------------------------------------------------------
    2、知情权的捍卫

        从雀巢的转基因事件到亨氏米粉转基因事件,无不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公众需要知道所消费的食品中是否有转基因成分存在,以及对这种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渴望与捍卫。

        转基因食品是新食物,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数十年后甚至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显现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消费者是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非转基因产品或转基因产品的。既便以后有充足的证据说明今天的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优,今天的消费者仍然是有理由捍卫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这是时代向着文明发展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此难维护呢?这其中牵扯多种因素。

        作为食品的生产厂商,以转基因农作物作为生产原材料可能会因此降低生产成本。他们之所以不公布其产品中有转基因成分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个是害怕这样的标注可能使自己的产品从此无人问津;第二个是对中国消费者(发展中国家)权益的歧视和忽视;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觉得转基因成分没什么特别,无需特别标出,不是卖点。

        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也考验了食品公司的诚信。事实证明,许多家喻户晓的大型食品公司在这件事情上让中国消费者失望了。如果,跨国公司对发达地区和中国的消费市场实行双重标准,那必然让消费者将这件事与对欠发达地区的歧视联系在一起。如果是第一个原因,那么我们除了斥责食品公司见利忘义外,还需要反思为什么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反应会如此之大,对其了解如此贫乏呢。正是这种贫乏也让企业感觉加入转基因成分就如同做贼一般见不得光,小偷当然不愿意在自己身上贴个标签了。

        日本最大的消费者团体的一位头领指出,虽然公众接受政府的安全方针,但如果能被告知哪些食物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他们将觉得更加安全一些。而日本政府则在社会上大力普及转基因的知识,告诫国民不要一谈转基因就“色变”。

        欧洲是最早为转基因食品采取标识制度的地区。此外,欧洲议会还建议加强对转基因污染事故的通报制度。亚太地区的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新西兰也相继颁布了自己的标识法规。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同样有标识制度的考虑,并且已经有了法规。但是,它们却迟迟没有被执行。 2002 年 1 月 7 日,农业部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定,要求自 2002 年 3 月 20 日起,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大豆、玉米、油菜等及其制品若属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该办法将转基因标识的范围限制在 5 类 17 种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标识管理被国家环保总局的研究人员认为“作用非常有限”。上述《办法》带着“农业”二字,因此只能管到农业,管不了与此相关的制药业、环保,更管不了食品加工——而这三项恰恰是和公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

        卫生部 2002 年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从 2002 年 7 月 1 日起,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与农业部的办法相比,卫生部的办法显然要覆盖范围广而且细致得多。但就在它生效后仅仅 4 个月就基本未再被实行了。

        当然,存在的这些困境和目前的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成熟有关。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这种知情权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评估和标示等的相关规定、技术以及执行措施都会逐渐完善、健全起来。

  • 转基因食品:公众知情权被悬空
  • 欧盟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开禁
  • 转基因食品:美欧日各唱各调
        三、转基因变妖魔,谁的责任? TOP↑


        
    转基因技术、作物或食品被普通的消费者视为洪水猛兽,这其中牵扯人们对它的认识、公司诚信、科研人员的道德、媒体的宣传以及转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性等因素。

  • 非洲视转基因食物如洪水猛兽

        作为普通消费者,对该领域、该技术的无知以及被误导,导致了对转基因食品的过度恐惧。因此,国家有责任对新生事物进行客观全面的宣传,能引导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有正确的定位。或许消费者该主动去了解一下这些新东西,安全的优质食品不用岂不可惜?当然,隔行如隔山,人们对这种新事物有误解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这个局面形成过程中,媒体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以美国好莱坞为首的影视界,常常会拍摄一些科幻灾难片,因此转基因生物被作为素材成为引发灾难的源头(当然,蜘蛛侠和蝙蝠侠除外)。而其他一些大众传媒体系在这种新事物诞生以及在与其相关的事件发生时也并没有扮演光彩的角色,为了哗众取宠、起到爆炸效应、不求甚解地过分夸大和宣传转基因可能的负面影响。这也揭示出了媒体在人们正确认识一个新事物中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应该具有的道德准则,或许我们乘机该追悼一下曾经CNN的“无污染新闻”理念了。

  • 恐怖剧集遭非议,GM食品之争进入“黄金时段”(图)

        科学是把双刃剑,因此科研人员亦有责任严于律己,防止转基因技术的滥用,担负起捍卫公共安全、人类健康的社会责任,让转基因技术向着正面发展,真正造福人群。(生物通记者杨遥)

        相关每月聚焦: TOP↑

        更多每月聚焦>>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2000-2006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