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HER2–晚期乳腺癌新突破:帕博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日本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疗效与生存获益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帕博西尼(palbociclib)作为一种选择性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 和 6(CDK4/6)的口服抑制剂,能够阻断细胞从 G1 期到 S 期的周期进程,进而防止细胞的异常增殖,在 HR+/HER2–晚期乳腺癌(ABC)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随机对照试验(RCTs)里,虽然帕博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展现出优势,但在总生存期(OS)这一关键指标上,却未能呈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而且,RCTs 严格的入组标准使得参与患者的范围受限,难以全面反映真实世界中患者的情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医疗资源以及患者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日本的情况与西方国家不尽
来源:Breast Cancer 4.0
时间:2025-04-06
-
综述: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腋窝手术降阶梯治疗的不同策略:长期结局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背景在过去几十年里,新辅助全身治疗(NST)逐渐成为早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它能够在手术前缩小原发性乳腺肿瘤,并清除区域淋巴结中的病灶。病理完全缓解(pCR)被视为改善肿瘤学结局的替代指标,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亚型中更为常见。随着 NST 的广泛应用,对于 NST 后淋巴结转为阴性的患者,是否省略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腋窝手术降阶梯治疗策略被提出,如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MARI 手术和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TAD)。然而,此前研究多关注各手术的假阴性率(FNR),对于其长期肿瘤学结局的评估较少。研究方法文献检索:
来源:Breast Cancer 4.0
时间:2025-04-06
-
Bufalin 调控 M2 巨噬细胞极化抑制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逃逸:为肿瘤免疫治疗开辟新方向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主要是由于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导致的免疫逃逸。M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维持 TME 的免疫抑制特性中起着关键作用。之前的研究发现,高转移性的 mCRC 细胞可促进 M2 TAMs 极化,导致 T 细胞抗肿瘤免疫耗竭。有研究报道,蟾毒灵(Bufalin,BU)可通过调节 TAMs 极化来逆转免疫抑制性 TME,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高转移性 mCRC 细胞分泌的 KLF4 不仅促进了 M2 TAMs 极化,还上调了 TAMs 中 PD-L1 的表达,抑制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功能,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从机制
来源:Apoptosis 6.1
时间:2025-04-06
-
探秘新热带电鱼基因组:重复 DNA 如何书写进化传奇
新热带电鱼(Gymnotiformes)以其独特的发电和电感应系统闻名,是研究生态和进化问题的绝佳模型。尽管它们的系统发育和细胞遗传学多样性已有详细记录,但关于其基因组中重复 DNA 的多样性和进化的信息却很有限。为探究重复 DNA 如何塑造该类群的基因组进化,研究人员对代表三个主要科的多个物种的原始测序数据和基因组组装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表明,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具有相似的重复 DNA 组成模式,裸背电鳗科(Gymnotidae)和线鳍电鳗科(Apteronotidae)的重复 DNA 比例分别最高(16.5%)和最低(9.4%)。研究人员识别出 40 个卫星 DNA 家族,其中 5 个
来源: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3
时间:2025-04-06
-
无烟烟草(Shammah)提取物的综合评估:揭示其对大鼠血液学参数、抗氧化防御机制及器官健康的影响及意义
无烟烟草(Shammah),又称无烟烟草制品,在中东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多种文化中被广泛使用,人们无需燃烧即可食用。研究人员将大鼠分为四组,即雄性和雌性对照组、雄性和雌性处理组。给大鼠施用 Shammah 提取物后,雌性和雄性大鼠在血液学、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方面均出现显著变化。处理后的雌性大鼠总白细胞计数(TLC)降至 9900,而雄性大鼠则升至 14525。雌性大鼠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 9.5%,雄性大鼠下降 6.02%,同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上升 24.6% 和 20.5%。雌性大鼠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飙升 240%,雄性大鼠上升 50.3%。雌性大鼠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12.4 - 13.1%,而雄性
来源:Journal of Molecular Histology 2.9
时间:2025-04-06
-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联合草药:对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损伤的新希望
脂肪性肝病是指脂肪在肝脏中堆积,这可能会损害肝脏并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究运动训练和补充剂(水飞蓟、菊苣和孜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代谢物(与肝脏功能和健康相关)的影响。40 只平均体重 215±10g 的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被分为对照组(喂食基础饮食)和 4 个实验组(喂食高脂肪饮食(HFD)6 周以诱导 NAFLD)。这 4 个 NAFLD 组又被细分并分别接受(a)普通 HFD、(b)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c)补充剂(水飞蓟、菊苣和孜然),以及(d)HIIT 与补充剂联合处理,持续 4 周。通过 HFD 诱导 NAFLD 会导致血脂异常、肝组
来源:Journal of Molecular Histology 2.9
时间:2025-04-06
-
从药食同源植物细叶刺芹中制备的红色发光碳量子点用于死细胞鉴别研究
在生命科学的微观世界里,细胞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宇宙,它们的活力状态关乎着无数的生命进程。在体外细胞研究中,精准测定细胞的活力就如同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对深入了解细胞的奥秘、攻克疾病难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传统的细胞活力检测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常用的基于昂贵的细胞计量术特异性标记物的方法成本高昂,而像碘化丙啶(PI)这类传统活力染料,又受限于较差的光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这些问题就像一道道关卡,阻碍着细胞研究的前行脚步。于是,寻找一种高效、稳定且低成本的细胞活力检测方法迫在眉睫,这也成为众多科研人员竞相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塞尔丘克大学(Selçuk Unive
来源: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6
时间:2025-04-06
-
探秘新热带鱼 Apareiodon sp. 基因组中转座子的分布景观:解锁基因组进化的关键密码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TEs)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它们对基因组大小和功能修饰有贡献。随着新基因组的测序和注释,关于 TE 含量、分布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得以开展。TE 在鱼类基因组中高度多样化,在基因组和染色体进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非模式生物中经过整理的 TE 文库仍然稀缺,这使得全面评估 TE 对基因组修饰的影响变得困难。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从新热带鱼 Apareiodon sp. 的基因组中获取一个经过整理的 TE 文库。对 TE 文库的勘探和整理产生了来自 18 个 DNA 转座子和逆转录转座子超家族的 244 个家族,这些家族约占基因组的
来源:Chromosome Research 2.4
时间:2025-04-06
-
CircARID1B 通过调控 miR-143-3p/MAVS 轴影响帕金森病进程:开启帕金森病治疗新希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异常的环状 RNA(circRNA)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其中包括帕金森病(PD)。因此,这项研究聚焦于探究 CircARID1B 在帕金森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人员使用 1 - 甲基 - 4 - 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人多巴胺能 SK-N-AS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模型,在体外模拟帕金森病损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和蛋白质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 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流式细胞术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评估细胞死亡情况。通过测量活性氧(
来源: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1.8
时间:2025-04-06
-
综述:印度 - 马来亚地区无刺蜂植物源综述
### 一、引言无刺蜂在作物和野生植物授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产品也是人类重要的补充营养来源。在印度 - 马来亚地区,随着无刺蜂养殖(meliponiculture)的兴起,人们对无刺蜂的觅食适宜性和偏好愈发关注。了解这些信息,对于优化无刺蜂养殖、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明确常见的研究无刺蜂种类、不同栖息地无刺蜂觅食的优势植物类群,以及研究无刺蜂觅食植物偏好所采用的方法。二、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对来自印度 - 马来亚国家的 26 项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研究涵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从观察无刺蜂的觅食行为到分析其携带的花粉等,为全面了解无
来源:Insectes Sociaux 1.4
时间:2025-04-06
-
优化农林复合系统碳储量量化与报告:提升研究质量,助力气候变化应对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增加碳移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农林复合系统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碳固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减少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GHG)排放,还能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来增加碳储存。然而,目前有关农林复合系统碳固存的研究却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尽管相关科学出版物数量大幅增加,但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许多研究在方法上存在明显缺陷,导致在同行评审前后被大量拒稿。例如,在估算碳储量时,部分研究采用的方法不科学,使得估算值存在较大误差;还有些研究对研究地点的描述不精确,无法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这些问题严
来源:Agroforestry Systems 2.0
时间:2025-04-06
-
解析葡萄萌芽早熟性:单节插条基因表达分析揭示关键调控机制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葡萄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温度升高不仅加速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得休眠芽过早地丧失抗寒能力,还增加了春季晚霜对葡萄芽造成损害的风险。然而,目前对于葡萄芽休眠调控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而且在田间监测葡萄芽的萌发过程十分困难,这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大,不同季节的条件差异很大,且需要持续观察数月才能获取有效的数据。为了深入探究葡萄芽休眠的调控机制,来自意大利乌迪内大学(University of Udine)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a》杂志上,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通过视觉观察和
来源:Planta 3.6
时间:2025-04-06
-
长期蔬菜连作下还原土壤消毒对土壤硝态氮去向的调控机制研究
还原土壤消毒(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凭借其饱和水、强还原和富碳的特性,能增强硝态氮(NO3−-N)消耗过程,是去除集约蔬菜田表层土壤中累积硝态氮的有效策略。集约蔬菜种植年限可能通过改变表层土壤性质,影响 RSD 处理过程中硝态氮消耗过程的相对重要性。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集约蔬菜种植年限如何影响 RSD 处理下表层土壤硝态氮的去向。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用 K15NO3标记的土壤柱实验,探究集约管理蔬菜田不同种植年限(5 年、10 年、20 年和 30 年)对 RSD 处理下表层土壤硝态氮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种植年限如何,RSD 处理能去除表层
来源:Plant and Soil 3.9
时间:2025-04-06
-
铁改性生物炭:盐碱地改良与棉花生长促进的新希望
背景和目的:生物炭改性是增强其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创新方法,但不同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较少。方法:进行盆栽试验,评估原始生物炭(PBC)、酸改性生物炭(HBC)、铁改性生物炭(FBC)和酸铁改性生物炭(HFBC)对植物生长、盐碱地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细菌和内生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在四种生物炭材料中,FBC 促进棉花生长、降低土壤盐碱度的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CK,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施用 FBC 使棉花幼苗生物量增加 2.9 倍。此外,FBC 处理的 0 - 15cm 土壤深度中 Na+含量最低,比 CK 降低 36.5%。重要的是,FBC 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铁含量以及棉
来源:Plant and Soil 3.9
时间:2025-04-06
-
探秘Rosularia pallida雌配子体形成中吸器进程:营养供给与发育调控的关键机制
在Rosularia pallida(景天科)中,大孢子、胚囊和助细胞吸器的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分析首次展开。R. pallida胚珠中的吸器主要在大孢子发生(megasporogenesis)和雌配子体发生(megagametogenesis)过程中发挥营养供应作用。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大孢子和胚囊内不溶性多糖、脂质和蛋白质的积累显著增加,这一过程伴随着珠心细胞的逐渐降解以及吸器向珠被的生长。孢子体组织中吸器的生长方向与胚珠内营养物质的分布相互配合,共同为发育中的雌配子体提供高效的营养支持。大孢子及其吸器的细胞壁中存在胼胝质(Callose)。在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功能性大孢子(FM)吸器是唯一延
来源:Plant Reproduction 2.9
时间:2025-04-06
-
洋葱中新型育性恢复位点 Ms2候选基因的鉴定:探寻控制雄性育性的关键密码
Ms 和 Ms2是洋葱(Allium cepa L.)的育性恢复位点,此外,Ms2在某些品种中导致雄性育性不稳定。虽然之前已报道了 Ms 位点的候选基因,但 Ms2位点的相关基因仍未确定。研究人员最初利用两个侧翼标记从洋葱全基因组序列中获得了包含 Ms2位点的 12.5 Mb 基因组区域以鉴定候选基因。随后,通过 12 个重组体和 11 个额外标记进行精细定位,将该区域缩小至 3.19 Mb。在这 3.19 Mb 区域内鉴定出一个编码五肽重复(PPR)蛋白的基因,命名为 AcPPR87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cPPR876 和四个同源基因属于 Rf 样 PPR 基因家族。雄性可育(MF)和雄性
来源:Molecular Breeding 2.6
时间:2025-04-06
-
塞尔维亚核桃枝枯病病原 Diaporthe eres 的研究:解锁病害防控新视角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全球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果作物。在塞尔维亚,以往对核桃病害关注较少,但近年来核桃枝枯病已成为该国具有重要经济影响的病害。为明确防控该病的最佳方法,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很有必要。2021 年至 2023 年,研究人员从塞尔维亚各地的核桃园采集了 37 个表现出枝枯症状的真菌分离物。通过对 5 个基因位点(ITS、tub、his、tef1-α、cal)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埃里斯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本研究结合分子特征和形态特征,对塞尔维亚与核桃相关的埃里斯间座壳菌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为核桃枝枯病相关的埃里斯间座壳菌复合体的
来源: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1
时间:2025-04-06
-
营养模式转变诱导紫球藻(Chromochloris zofingiensis)合成虾青素:开启高效虾青素生产新路径
紫球藻(Chromochloris zofingiensis)是一种能天然合成虾青素的产油绿色微藻,也是研究类胡萝卜素生成的新兴模式生物。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探究了自养和异养营养模式(预培养)转变到两种不同虾青素诱导阶段(自养:光照强度 300 μmol 光子 m−2 s−1且缺氮;异养:黑暗环境并添加 10 g/L 葡萄糖)的影响。在缺氮的自养虾青素诱导阶段,自养和异养预培养的细胞在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生成方面存在差异。异养预培养的细胞转变到缺氮自养虾青素诱导阶段后,虾青素含量最高(1.50 mg/g);而自养预培养的细胞由于持续光照培养(连续两次预培养后进入虾青素诱导阶段),虾青素含量低于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8
时间:2025-04-06
-
首次发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引发乌兹别克斯坦杏仁树腐朽,揭示综合防治新需求
本研究报告了在乌兹别克斯坦首次出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导致杏仁树发生木腐和枯萎的情况。在塔什干的奥尔塔奇尔奇克一个商业果园中,观察到严重症状,包括溃疡、嫩枝枯萎和大面积木材腐朽,约 35% 的树木受到影响。通过针对核糖体 RNA 的 ITS 和 LSU 区域的形态学和分子技术分离并鉴定了病原体,利用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证实了其致病性。本研究强调了制定包括早期检测和缓解措施在内的综合管理策略的必要性,以应对木腐病原体带来的挑战,并突出了进一步研究裂褶菌(S. commune)流行病学和抗性机制的重要性。
来源: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0.9
时间:2025-04-06
-
水杨酸(SA)和抗坏血酸(AsA)对体外碱性胁迫下黑果腺肋花楸‘Nero’的影响:探寻植物抗逆新策略
碱性胁迫是一种非生物胁迫类型,由于高 pH 值和过量的碳酸氢根离子,会对植物养分吸收、生长和生理平衡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在体外条件下施加水杨酸(SA)和抗坏血酸(AsA),减轻碳酸氢钠(NaHCO3)诱导的碱性胁迫的不利影响。研究设置了 6 种处理:A(对照)、B(400 mg L-1 NaHCO3)、C(400 mg L-1 NaHCO3 + 85 mg L-1 AsA)、D(400 mg L-1 NaHCO3 + 65 mg L-1 SA)、E(85 mg L-1 AsA)和 F(65 mg L-1 SA)。研究评估的参数包括存活率(P1)、苗长(P2)、叶片数(P3)、生根率(P
来源:Applied Fruit Science 1.3
时间: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