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单碱基分辨率下小鼠早期胚胎5-羟甲基胞嘧啶动态图谱揭示表观遗传重编程新机制
《Cell Reports》:Single-cell 5-hydroxymethylcytosine landscapes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t single-base resolution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Cell Reports 7.5
编辑推荐:
本研究开发了单细胞5hmC化学辅助C-T转换测序技术(schmC-CATCH),首次在单碱基分辨率描绘了小鼠从合子到囊胚期全基因组5-羟甲基胞嘧啶(5hmC)动态图谱。研究发现受精后存在两波TET3介导的父源基因组主动去甲基化浪潮,揭示了年轻转座元件(TEs)特异的5hmC热点区域与胚胎发育的关联,为理解早期胚胎表观遗传重编程提供了重要资源。
早期胚胎发育的两波羟甲基化浪潮
通过对537个单细胞的精细分析,研究发现受精后立即出现第一波5hmC积累(PN1-PN2期),提示TET蛋白在受精后迅速氧化继承的5mC。第二波更强的父源5hmC积累出现在DNA复制期(PN3-PN5),与DNMTs的甲基化维持活性高度耦合。值得注意的是,母源基因组在合子期未显示显著5hmC积累,这种亲本特异性模式持续到8细胞阶段。
转座元件的年龄决定羟甲基化命运
研究揭示转座元件(TEs)的进化年龄与其羟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年轻的L1、Alu和ERVK元件在受精后呈现高5hmC水平,而古老的L2、MIR和ERVL元件则保持低修饰水平。特别发现约2,500个1kb大小的5hmC热点区域持续存在于早期胚胎各阶段,这些热点显著富集在LINE和LTR转座元件的启动子区,并与非抑制性的H3K9me3修饰共定位。
发育阶段特异的序列偏好性
通过分析256种6碱基序列组合(NNCGNN),发现不同发育阶段TET酶具有独特序列偏好:合子期富集CACGTG(MYC/ARNT结合基序),8细胞期偏好NCCGGN,囊胚期则倾向CTCGAA(KLF4识别位点)。这种动态变化提示5hmC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结合参与阶段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
表观遗传记忆与细胞谱系追踪
研究首次发现5hmC在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不对称分布现象,这种偏倚在2细胞和4细胞期尤为显著。通过分析同一胚胎来源的4个单细胞,发现高5hmC修饰的两条染色单体总是分布在非姐妹细胞中,这种模式为胚胎细胞谱系重建提供了新的表观遗传标记。
临床转化潜力与未来展望
该研究建立的单细胞5hmC图谱不仅为理解哺乳动物早期发育的表观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其技术平台还可应用于生殖医学、干细胞重编程等领域。特别是发现的转座元件相关5hmC热点,为研究重复序列在胚胎发育中的功能开辟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5hmC不对称分布与细胞命运决定的关系,以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婵炴垶鎸搁鍫澝归崶顒€违濠电姴瀚惌搴ㄦ煠瀹曞洤浠滈柛鐐存尦閹藉倻鈧綆鍓氶銈夋偣閹扳晛濡虹紒銊у閹峰懎饪伴崘銊р偓濠氭煛鐎n偄濮堥柡宀€鍠庨埢鏃堝即閻樿櫕姣勯柣搴㈢⊕閸旀帡宕濋悢鐓幬ラ柨鐕傛嫹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