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ukemia》:Remission induction in refractory, drug resistant pediatric PICALM::MLLT10+?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y venetoclax
编辑推荐:
为解决儿童难治性、耐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难题,研究人员开展针对原发性难治性儿童 PICALM::MLLT10+ B 细胞 ALL 的研究。通过体外药物反应分析,发现维奈托克有效,患者获缓解,这为 PICALM::MLLT10+ 急性白血病(AL)提供新治疗选择。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领域中,白血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健康杀手”,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LL 中超过 80% 源于 B 细胞谱系前体(BCP-ALL),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尽管强化治疗策略已使生存率提高到约 90%,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反应,预后极差。比如按照 AIEOP-BFM ALL 2017 方案进行诱导治疗,多数患者在 33 天治疗后可缓解,通过克隆型标记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后续治疗和风险分层依赖于 MRD 反应和遗传因素,但那些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却陷入困境。所以,如何攻克这些难治性、耐药性的 ALL,成为医学研究中的紧迫难题,这也正是本次研究开展的重要原因。
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难题展开研究。他们发现维奈托克(venetoclax)可使一名原发性难治性儿童 PICALM::MLLT10+ BCP-ALL 患者获得缓解,这一成果发表在《Leukemia》上,为这类白血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开展此项研究时,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是体外药物反应分析(DRP),使用 24 种抗癌药物对患者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检测,确定药物敏感性;其次是 RNA 测序分析,用于识别融合转录本;还有蛋白表达分析,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细胞内流式细胞术(FACS)染色,检测 BCL-2 家族蛋白的表达水平 。此外,研究还使用了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样本(PDX)以及建立样本队列等方式辅助研究。
下面来详细介绍研究结果:
- 患者病情及初步治疗情况:一名 10 岁男孩出现发热、疲劳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 BCP-ALL。按照 AIEOP-BFM-ALL 2017 方案进行诱导治疗后,第 15 天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达 70%,第 33 天骨髓中 92% 为原始细胞,表明疾病难治,被分层为高危组且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细胞遗传学分析未发现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但 RNA 测序分析确定了 PICALM::MLLT10 融合转录本。
- 体外药物反应分析结果:由于诱导治疗第 15 天和 33 天白血病细胞持续存在,研究人员进行体外 DRP。结果证实患者对泼尼松、长春新碱、天冬酰胺酶和柔红霉素耐药,但对 BCL-2 抑制剂维奈托克表现出极高敏感性。
- 联合治疗效果:基于维奈托克体外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使用维奈托克(400mg/d,3 天递增剂量)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患者。四周后,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显著清除,骨髓达到形态学和分子学缓解(MRD 水平 < 104 )。后续进行巩固治疗,患者接受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和维奈托克联合治疗,之后进行单倍体相合 HSCT。移植后 6 周,患者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区室均显示完全嵌合(100/100),移植 14 个月后仍处于缓解状态。
- 药物敏感性机制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白血病细胞中 BCL-2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维奈托克敏感或不敏感的 BCP-ALL 细胞系及 PDX 样本。同时,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凋亡蛋白 MCL-1 表达低,促凋亡蛋白 BAX 表达中等。通过计算 “细胞凋亡调节因子组合评分”(MAC 评分),发现患者评分高于维奈托克敏感样本均值,这表明患者白血病细胞的 BCL-2高/MCL-1低/BAX中等 特征及高 MAC 评分,使其对维奈托克敏感。
- 同类白血病研究拓展:研究人员对另外 12 例儿童 PICALM::MLLT10+ AL 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50% 的患者对泼尼松反应不佳,且这些患者 BCL-2 和 BAX 表达水平较高。这表明 PICALM::MLLT10+ AL 可能是一个独特的亚组,对传统化疗反应不佳,但对 BCL-2 抑制敏感。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维奈托克通过个体体外 DRP,成功诱导一名完全耐药的儿童 PICALM::MLLT10+ BCP-ALL 患者获得持久缓解 。这一成果支持了维奈托克抑制 BCL-2 作为 PICALM::MLLT10+ AL 潜在治疗选择的观点。同时,研究强调了体外 DRP 在个性化精准医学中的重要性,它可预测体内药物反应。此外,研究还为 PICALM::MLLT10+ AL 这一独特亚组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提示针对该亚组的靶向治疗可能更具前景,为未来白血病治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