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动态冰-洋通道沿跨极漂流放大西伯利亚物质的扩散:季节性循环的示踪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解析跨极漂流(TPD)对西伯利亚物质运输的调控机制,Georgi Laukert团队通过MOSAiC考察获取全年δ18O、εNd和稀土元素数据,揭示冰-洋交互作用导致西伯利亚河流物质在北极的快速再分配,为预测气候变化下北极物质运输提供新见解。
在这一背景下,由Georgi Laukert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2019-2020年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站)考察的宝贵数据,开展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通过采集全年周期的海水和海冰样本,结合δ18O(稳定氧同位素)、εNd(钕同位素)和稀土元素(REE)等地球化学示踪技术,首次完整揭示了TPD系统中物质运输的动态机制。这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不仅改写了我们对北极物质循环的认知,更为预测气候变暖下的生态影响提供了关键工具。
研究团队采用多平台协同观测策略,核心方法包括:1) MOSAiC考察期间系统采集41个大型海水样本和10个海冰岩芯;2) 运用三重水团分析模型(基于δ18O和盐度)和四重模型(增加εNd)量化不同水源贡献;3) 通过MC-ICP-MS高精度测定Nd同位素组成;4) SeaFAST系统预浓缩结合ICP-MS分析稀土元素浓度;5) CO2-水平衡技术测定δ18O值。所有数据均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评估不确定性。
在"MOSAiC考察背景:海冰漂移和海洋表层水文"部分,研究揭示了观测期间海冰与表层海水的运动差异——海冰漂移速度最高达22 km/天,是下层海流的6倍,且方向经常偏离。通过"跨极漂流沿线淡水的来源、分布和变异性"分析发现,表层淡水含量(fRIV)在罗蒙诺索夫海岭至弗拉姆海峡间呈现21%的峰值,且εNd特征证实这些淡水主要来自勒拿河与叶尼塞/鄂毕河的混合输入。四组分模型显示,勒拿河(fLena)与叶尼塞/鄂毕河(fYenOb)贡献比例随时间剧烈波动,反映陆架水文对TPD的预调节作用。
"海冰生长和漂移过程中对西伯利亚物质的吸收"章节通过海冰剖面特征划分出四个区间:区间i)和iii)对应δ18O低值(-0.95‰)和εNd偏负(-10.8),指示勒拿河主导;区间ii)和iv)则显示δ18O高值(+0.89‰)和εNd升高(-9.3),反映叶尼塞/鄂毕河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海冰中Nd浓度仅为母体海水的5-10%,但保留了源区化学特征,证实冰- brine(卤水)系统能有效记录水文变化。
在"西伯利亚物质扩散的启示"部分,研究颠覆了TPD作为简单输送带的传统认知,提出"动态分流网络"新模型:1) 陆架水文变异通过调节淡水输出控制下游物质运输;2) 冰-洋速度差异使物质扩散范围远超淡水核心区;3) 季节性海冰形成过程可在200天内整合多源物质。随着北极海冰变薄,这种冰驱动的再分配作用将愈发重要。
这项研究的突破性在于首次量化了TPD系统中冰-洋耦合运输的时空动态,揭示西伯利亚物质通过"脉冲式"输入和快速重组影响整个北极生态系统。研究预测,气候变暖将加剧河流输入和冰漂速度,可能改变污染物扩散路径。该成果为构建下一代北极物质运输模型提供了关键参数,对评估北极碳循环、污染物迁移及生态系统健康具有深远意义。
10x Genomics閺傛澘鎼isium HD 瀵偓閸氼垰宕熺紒鍡氬劒閸掑棜椴搁悳鍥╂畱閸忋劏娴嗚ぐ鏇犵矋缁屾椽妫块崚鍡樼€介敍锟�
濞嗐垼绻嬫稉瀣祰Twist閵嗗﹣绗夐弬顓炲綁閸栨牜娈慍RISPR缁涙盯鈧鐗哥仦鈧妴瀣暩鐎涙劒鍔�
閸楁洜绮忛懗鐐寸ゴ鎼村繐鍙嗛梻銊ャ亣鐠佹彃鐖� - 濞e崬鍙嗘禍鍡毿掓禒搴n儑娑撯偓娑擃亜宕熺紒鍡氬劒鐎圭偤鐛欑拋鎹愵吀閸掔増鏆熼幑顔垮窛閹貉傜瑢閸欘垵顫嬮崠鏍掗弸锟�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