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KF1601:一种靶向BCR::ABL1T315I和FLT3的双重抑制剂在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突破性治疗策略
《Molecular Cancer》:KF1601, a dual inhibitor of BCR::ABL1 and FLT3, overcomes drug resistance in FLT3+ blast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Molecular Cancer 27.7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针对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BP-CML)中BCR::ABL1T315I突变耐药和FLT3通路激活的双重挑战,韩国研究团队开发了新型双重抑制剂KF1601。该研究通过分子对接、细胞模型、患者样本验证及动物实验证实,KF1601能同时抑制BCR::ABL1T315I和FLT3信号,实现完全肿瘤消退且心血管毒性显著低于ponatinib,为BP-CML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治疗困局,ImmunoForge公司的Hyun-Jin Kwon团队与延世大学等机构合作,在《Molecular Cancer》发表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开发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KF1601,通过精巧的分子结构设计同时靶向BCR::ABL1和FLT3两个关键激酶,在保持ponatinib抗癌效力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心血管毒性。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FLT3-TAZ信号在BP-CML耐药中的关键作用,更为临床提供了首个兼具高效与安全特性的双重抑制剂治疗方案。
研究团队运用了多项关键技术: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分析KF1601与BCR::ABL1T315I的结合模式;采用Ba/F3细胞系构建BCR::ABL1野生型与突变型模型;建立K562-FLT3-IR耐药细胞系;使用韩国白血病库提供的患者骨髓单核细胞(BMMCs)进行验证;开展K562异种移植和Ba/F3T315I原位白血病小鼠模型实验;通过小鼠血栓模型比较KF1601与ponatinib的血管毒性。
研究结果部分,分子对接显示KF1601通过吡唑环与M318的氢键、吲哚氮与S385的相互作用,在BCR::ABL1T315I中形成三处稳定氢键,解离能为-62.43 kcal/mol。体外激酶实验证实其对BCR::ABL1T315I的IC50为0.76-10.9 nM。在细胞层面,KF1601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RKL、STAT5和ERK磷酸化,对Ba/F3T315I和患者来源TCCST315I细胞的IC50分别为12.3 nM和15.7 nM。动物实验中,30 mg/kg剂量组实现100%肿瘤完全消退,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5天(对照组21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KF1601成功阻断了FLT3-pSTAT3-TAZ信号轴,在过表达FLT3的K562-FLT3-IR细胞中显示出协同抑制作用。
血栓安全性评估呈现鲜明对比:ponatinib组小鼠颈动脉完全闭塞且血管壁严重损伤,血栓面积评分达5.21(300-400 nm2);而KF1601组仅产生中等血栓(评分3.24,75-150 nm2),血管结构保持完整。进一步分析揭示,ponatinib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的抑制强度是KF1601的10倍,且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率达90%(KF1601仅25%)。
讨论部分强调,该研究首次证实同时靶向BCR::ABL1和FLT3可有效克服BP-CML的双重耐药机制。KF1601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结构上通过多重氢键克服T315I突变;功能上阻断FLT3介导的β-catenin和C-MYC活化通路;安全性上避免ponatinib的致命心血管风险。研究者特别指出,由于FLT3激活可见于50%的BP-CML病例,KF1601不仅可用于耐药后治疗,更可能通过早期干预阻止慢性期向急变期转化。
这项研究为BP-CML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其临床转化将显著改善目前仅7个月的中位生存期。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验证KF1601在人体内的安全窗,并探索其与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的联合方案。该成果也提示,针对肿瘤异质性的多靶点协同抑制策略,可能是克服恶性血液病耐药演化的有效方向。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