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多模态融合揭示IDH野生型胶质瘤新型分子分型:放射病理-蛋白基因组学鉴定预后与治疗靶点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IDH野生型胶质瘤异质性难题,通过整合放射组学、病理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建立多模态融合分型(MOFS)框架,鉴定出3种具有显著预后差异的亚型(MOFS1/2/3),发现STRAP是MOFS2特异性治疗靶点,证实MOFS3对PD-1抑制剂敏感,并开发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影像学分类器,为精准诊疗提供新策略。
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其IDH野生型亚型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基于IDH突变状态对胶质瘤进行重新分类,但IDH野生型GBM仍存在显著的瘤间和瘤内异质性,传统基于单组学的分类系统难以全面揭示其生物学特征。更棘手的是,现有治疗方案对部分患者效果有限,亟需建立更精确的分型体系来指导个体化治疗。这一临床困境催生了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如何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破译IDH野生型胶质瘤质性本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重要研究,通过创新性地整合放射组学(Radiomics)、全切片数字病理(WSI)、全外显子测序(WES)、转录组(RNA-seq)和质谱蛋白质组(MS)数据,建立了多模态融合分型(MOFS)框架。这项研究纳入了1,194例IDH野生型胶质瘤患者,其中122例具备完整多组学数据(FAHZZU1队列),通过11种算法进行中级数据融合,最终鉴定出三个具有显著生物学和临床差异的亚型:神经发育型(MOFS1)、增殖型(MOFS2)和肿瘤微环境富集型(MOFS3)。值得注意的是,MOFS1患者表现出最佳的生存预后(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其特征是神经突触相关通路激活和神经元浸润;MOFS2则具有最差的临床结局,伴随显著的基因组不稳定性(CNV负荷增加2.3倍)和细胞周期通路激活;而MOFS3展现出独特的免疫浸润特征(CD8+T细胞丰度提高1.8倍),对PD-1抑制剂治疗响应率显著优于其他亚型(P=0.09)。
研究团队采用的关键技术路线包括:1)多中心队列设计(FAHZZU1/2/3三个独立验证队列);2)基于N4ITK算法校正的MRI特征提取(保留4,271个稳定放射组学特征);3)CellProfiler驱动的病理图像定量分析;4)CNVkit结合GISTIC2.0的基因组变异检测;5)弹性反向传播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DNN)分类器开发。这些技术的协同应用确保了多模态数据整合的可靠性。
在分子机制层面,研究揭示了几个突破性发现:首先,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MOFS2特异性高频突变基因SCN5A(突变率38% vs 其他亚型<10%,P<0.001)和USH2A(突变率29%),这些基因与染色体不稳定性(CIN)表型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STRAP基因在MOFS2中呈现特异性扩增(发生率64%),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HR=2.7,P<0.001),免疫组化验证显示STRAP高表达组生存期缩短40%(P=0.00015)。其次,MOFS3的肿瘤微环境分析发现,基质成分(StromalScore)可作为独立预后指标(AUC=0.83),将MOFS3进一步分为高/低基质组后,其生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这与传统认为GBM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特性的观点形成重要补充。
研究的临床转化价值体现在:1)开发了基于22个MRI特征的DNN分类器,在独立验证集中对MOFS2的预测AUC达0.968;2)鉴定出S100A4作为基质含量的生物标志物(IHC评分与RNA表达相关性r=0.82);3)首次证实STRAP抑制剂可能成为MOFS2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这些发现为实施"分型而治"的精准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讨论部分,作者强调了该研究相较于传统分类系统的三大优势:1)严格遵循2021WHO分类标准,排除了IDH突变型病例的干扰;2)首次整合蛋白组数据,发现磷酸化通路在MOFS2中的特异性激活;3)通过放射-病理关联分析,实现了宏观影像特征与微观分子机制的桥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研究存在公共数据集多组学数据不全的局限,但通过开发的RNA-seq集成分类器(包含17种机器学习算法),在8个外部队列中成功验证了MOFS分型的稳健性(所有队列P<0.05)。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立了IDH野生型胶质瘤的新分类标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多模态数据融合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方法论价值。研究者开源的MOFSR软件包(GitHub可获取)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标准化分析流程。未来,基于该分型的临床试验设计(如MOFS2靶向STRAP、MOFS3采用免疫联合治疗)有望改善这类难治性肿瘤的治疗现状,推动神经肿瘤领域向"多组学指导的个体化治疗"新时代迈进。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