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部分分化的星子中核心硫脱气的岩石学证据:揭示早期太阳系星子演化新机制
《SCIENCE ADVANCES》:Petrologic evidence for core sulfur degassing in partially differentiated planetesimal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3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解决星子内部结构演化争议,研究人员通过分析Ornans型(CO)球粒陨石中硫化物替代结构(SRTs),首次发现其与热变质程度呈正相关,提出SRTs是硅酸盐相与Fe-Ni-S核脱硫蒸气高温反应的产物,为部分分化假说提供首个岩石学证据,表明核心硫脱气可能是分化星子的普遍过程。
针对这一科学难题,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重要成果。研究人员选取5个不同热变质亚型(3.0-3.6)的Ornans型(CO3)球粒陨石,包括Kainsaz和Moss等降落样本,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子探针(EPMA)和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等先进技术,首次系统研究了陨石中两类硫化物替代结构(SRTs):CAIs(富钙铝包体)中的troilite-spinel-nepheline/anorthite组合和球粒中olivine被troilite-high Ca pyroxene替代的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SRTs的出现频率与陨石热变质程度显著相关:CO3.0陨石Colony完全缺失SRTs;CO3.1 DaG 190中52/114个CAIs含SRTs;CO3.2 Kainsaz中80/92个CAIs含SRTs;而CO3.6的Moss和NWA 2083中57/100个CAIs和18个球粒出现SRTs。关键发现包括:1)SRTs与melilite的空间关联性表明其通过反应Ca2Al2SiO7 + Fe + S → CaAl2Si2O8 + FeAl2O4 + FeS形成;2)球粒中olivine被FeS和augite替代需外部Ca源;3)矿物组合指示反应温度>650°C,远超热变质温度(300-600°C)。
通过排除星云环境、陆地风化、热变质和冲击变质等成因,研究提出创新性解释模型:SRTs是星子Fe-Ni-S核固化时硫蒸气通过"铁火山作用"(ferrovolcanism)上涌,与壳层硅酸盐反应的产物。该模型完美解释了三个关键观测事实:1)SRTs的深度依赖性反映蒸气渗透概率差异;2)硫同位素显示外部硫源特征;3)与铁陨石中硫亏损现象相呼应。研究还发现SRTs在acapulcoites、HEDs、brachinites等多种非球粒陨石中广泛存在,暗示核心硫脱气可能是分化星子的共性过程。
这项研究首次为部分分化假说提供了确凿的岩石学证据,建立了球粒陨石-非球粒陨石-铁陨石的成因联系,革新了对早期星子内部演化的认知。其重要意义在于:1)证实部分分化星子在太阳系早期普遍存在;2)提出核心硫脱气是行星分异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3)为解释陨石硫异常提供了新机制。未来需要通过高温高压实验进一步验证硫蒸气与硅酸盐的反应机制,并探索其他挥发性元素在星子演化中的行为。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