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光学涡旋的二次量子化:轨道角动量非线性调制的光旋转效应及其应用
《SCIENCE ADVANCES》:Rotatum of light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3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首次提出"光学旋转量(optical rotatum)"概念,通过引入轨道角动量(OAM)的二次啁啾(d2Lz/dz2≠0),实现了涡旋光束拓扑电荷的抛物线型演化,揭示了伴随古伊(Gouy)相位因子的动力学机制,为光镊操控、量子信息处理提供了新维度。
针对这一局限,来自未知机构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开创性研究。他们突破OAM守恒的限制,首次实现了轨道角动量的非线性空间调制,提出了"光学旋转量"这一全新物理概念。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研究人员构建了OAM随传播距离呈二次函数变化的特殊涡旋光束,其拓扑电荷演化遵循?(z)~100z2的抛物线规律,对应的二阶导数d2Lz/dz2≠0。
研究采用了三个关键技术方法:1)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LM)的波前整形系统,通过4-f光学架构生成复杂全息图;贝塞尔光束叠加法构建空间频率梳,实现方位角依赖的k矢量梯度;3)单光束多强度重建(SBMIR)相位恢复技术,通过CCD平移扫描获取传播依赖的相位分布。
在"线性增长涡旋光束"部分,研究团队通过设计ei10z?的相位轮廓,实现了拓扑电荷从?=0到?=2的线性演化。实验显示初始光束中心存在由快速/慢速空间振荡交界形成的分叉区域,伴随交替极性的相位链。有效电荷?eff测量证实了设计的线性增长规律,局部窗口测量与全局OAM守恒定律完美吻合。
"非单调线性OAM演化"章节展示了更复杂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叠加增长型(ei?(z)?)和衰减型(ei(?<>)涡旋光束,实现了OAM先增后减的"自扭矩反转"现象。研究发现伴随OAM演化的古伊相位因子会扰动光束的空间频率,导致即使相同?值下光束尺寸也会因传播方向不同而产生红移/蓝移。
研究核心突破体现在"二次OAM演化"部分。通过求解傅里叶积分获得复振幅系数?n(?),构建了ei100z2?>的抛物线型相位轮廓。实验观测到独特的对数螺旋奇点分布模式,其曲率与斐波那契黄金比接近。相位奇点通过暗条纹向光束中心输运,每个传播平面新增一个奇点,有效电荷测量?eff完美复现了设计的二次增长曲线。
在讨论部分,研究强调了三个重要发现:1)光学旋转量是电磁系统中首次观测到的二阶OAM导数效应;2)绝热拓扑变形伴随的古伊相位会扰动传播常数,产生k矢量偏移;3)光束外围的螺旋奇点分布具有类似鹦鹉螺贝壳的分形特征。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结构光调控的维度,更暗示了该效应在声波、电子束等波动物理系统中的普适性。
这项研究的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在基础科学方面,丰富了奇异光学和非线性角动量调控的理论框架;在技术应用层面,为三维胶体分选、谷电子学(valleytronics)提供了新的光力工具箱;在工程领域,基于OAM二次啁啾的"光学标尺"可实现纳米级深度传感。正如研究者指出的,这种携带时空动力学拓扑的光场,有望在阿秒时间-纳米空间尺度的激光操控中开辟崭新途径。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