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阿片类药物对恶性肿瘤的器官特异性调控作用:基于细胞培养研究的系统评价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The organ-specific modulation of malignant processes by opioid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ell culture studi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3日 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6.4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阿片类药物列为特定器官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团队通过系统评价1465项细胞实验,首次揭示阿片类药物对肺癌、膀胱癌等7种"阿片相关器官"癌细胞具有促癌倾向,且低浓度(nM级)和短期暴露(≤3天)是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为临床癌痛管理提供重要循证依据,发表于《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始终笼罩在"促癌or抑癌"的争议迷雾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将鸦片列为1类致癌物,特别指出其对肺、膀胱等7个器官的致癌风险,这一结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医学界激起层层涟漪。更令人担忧的是,临床常用的医用阿片类药物与鸦片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它们是否同样暗藏致癌风险?现有细胞实验数据矛盾重重——同一药物在乳腺癌细胞中显示抑癌效果,却在胶质瘤细胞中促进增殖;浓度高低、作用时长等变量如同未解的密码,使得研究者们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正是这些未解之谜,促使昆士兰大学Natalia Hefteh团队开展这项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系统评价。
研究团队遵循PRISMA指南,系统检索三大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的230篇文献,涵盖1465项独立实验。关键技术包括:建立器官分类体系(参照IARC标准将器官分为阿片相关组AWOU和非相关组NAWOU);设计四维分析框架(药物类别×器官来源××暴露时长);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多变量逻辑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创新性地将实验浓度与临床血药浓度进行对标,并排除使用非生理浓度(mM级)的研究以确保结论可靠性。
器官特异性规律浮出水面
在激动剂实验中,AWOU器官(肺、膀胱等)细胞系出现促癌效应的比例显著高于NAWOU器官(30% vs 22%,p=0.002)。这一发现与IARC流行病学数据形成完美呼应,提示医用阿片可能通过类似鸦片的作用机制促进特定器官癌变。胰腺癌细胞对阿片肽激动剂的敏感性尤为突出,其促癌反应率是乳腺癌细胞的1.8倍。
时间与浓度的双重奏
短时暴露(≤3天)产生促癌效应的几率是长期暴露的5.4倍(OR=5.4,95%CI 2.3-12.7)。浓度分析揭示惊人反转:nM级低浓度促癌风险是mM级的9倍(OR=9.0),而高浓度反而显现细胞毒性。这种双相效应在肺癌细胞系实验中表现典型——10 nM吗啡促进HCT116细胞增殖,但100 μM则诱导凋亡。
受体机制的未解之谜
尽管μ阿片受体(MOR)表达量在多数癌细胞中极低,但特异性拮抗剂甲基纳曲酮能阻断80%的促癌效应,暗示可能存在非经典受体途径。值得注意的是,阿片肽与合成激动剂呈现截然不同的剂量效应曲线,提示配体类型影响信号通路选择。
这项研究犹如拼齐了长期散落的拼图碎片,首次在细胞层面证实医用阿片类药物的器官特异性效应与IARC致癌器官清单高度吻合。临床意义深远:对于AWOU器官肿瘤患者,应考虑调整镇痛策略,如采用区域阻滞辅助的多模式镇痛;科研层面则指明新方向——需重点探究阿片受体亚型分布与下游信号通路的器官差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揭示的nM级低浓度促癌效应恰与临床血药浓度范围重叠,这为后续转化研究敲响警钟。正如讨论部分强调的,未来需要结合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免疫细胞互作研究,才能完全破解阿片类药物在活体中的复杂作用网络。该成果发表于肿瘤学顶级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为全球癌痛管理指南的修订提供了关键实验证据。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