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社会时差对轮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基于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的链式中介模型
《Scientific Reports》:Analysing the effect of social jetlag on burnout among shift nurse using a chained mediation model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为探究轮班护士社会时差(Social jetlag)与职业倦怠(Burnout)的关系,成都大学护理学院团队通过横断面研究,发现压力感知(CPSS-14)和睡眠质量(PSQI)分别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首次验证二者构成的链式中介路径,为制定基于昼夜节律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成都大学护理学院联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该研究首次系统探讨了中国轮班护士群体中社会时差通过压力感知和睡眠质量影响职业倦怠的双路径机制。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西南地区5家三甲医院的429名轮班护士,通过慕尼黑时型问卷(MCTQshift)、中文版压力感知量表(CPS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马斯勒倦怠量表(MBI-GS)等工具收集数据,并运用Hayes的PROCESS插件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采用MCTQshift量化社会时差,计算工作日与休息日睡眠中点差异;2)使用CPSS-14评估压力感知,PSQI评价睡眠质量;3)通过MBI-GS测量职业倦怠三维度(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4)采用PROCESS Model 6进行链式中介分析,控制人口学变量后通过Bootstrap法验证中介效应。
研究结果揭示多个重要发现。"相关性分析"显示社会时差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738,P<0.01),支持假设1。"链式中介分析"部分尤为关键:1)社会时差→压力感知→职业倦怠路径效应值0.074(95%CI:0.033-0.120),解释总效应28.44%;2)社会时差→睡眠质量→职业倦怠路径效应值0.038(95%CI:0.016-0.066),占14.49%;3)社会时差→压力感知→睡眠质量→职业倦怠的链式路径效应值0.022(95%CI:0.001-0.036),占8.58%。三路径比较显示压力感知路径贡献显著大于其他路径(P<0.05)。
讨论部分深入阐释了机制:1)中国特色的APN轮班模式(早班A/中班P/夜班N)导致快速轮换,加剧晨型护士的社会时差;2)文化因素使护士对轮班压力"逆来顺受",形成独特的压力积累模式;3)睡眠质量下降通过疲劳-绩效-成就感的恶性循环加重倦怠。研究创新性提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策略,建议护理管理者:1)根据时型特征个性化排班;2)开展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等压力管理;3)将昼夜节律理论纳入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首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验证社会时差对护士健康的链式影响机制,为"职业睡眠损失-健康问题-倦怠因素模型"提供东方实证。局限性包括横断面设计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样本中男性和高年资护士占比较低等。未来研究可拓展至不同医疗系统,并考察社会时差方向(顺/逆时针)的影响。这些发现为构建护士职业健康防护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