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oforestry Systems 2.0》:Potential multifaceted agroforestry impacts on farming household’s livelihoods in Viet Nam: need to account for agroforestry type, magnitude and maturity for non-biased evaluation
编辑推荐:
为解决东南亚山区传统农业导致的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 “越南西北部农林复合经营对农户生计影响” 的研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法,发现农林复合经营虽增加收入,但可能影响环境和社会。该研究对理解其作用有重要意义。
在东南亚的山区,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像玉米、木薯等一年生作物在坡地上的种植,使得土壤大量流失,肥力也不断下降。这不仅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农民收入降低,还让他们陷入贫困的困境。尽管农民们深知这些问题,却依旧选择继续种植这些作物,因为他们熟悉种植方法,且市场销售渠道相对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林复合经营(Agroforestry)这种新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应运而生。它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非木本作物以及家畜结合在同一土地单元上,有望解决传统农业带来的诸多问题。在越南西北部的偏远山区,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少数民族就开始自发地实践农林复合经营。近年来,政府也大力推广以果树为基础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然而,虽然农林复合经营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实际影响的实证研究却刚刚起步。
为了深入了解农林复合经营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Agroforestry Systems》上。
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农林复合经营的实际效果,采用了多种技术方法。首先,通过对越南西北部的 Dien Bien、Yen Bai 和 Son La 三省的 537 户农户进行调查,收集了包括社会经济和农业特征等方面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最终选取了 397 户农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将农林复合经营的采用者和非采用者进行匹配,对比他们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指标上的差异。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升序层次聚类分析(AHC)对农户进行分类,构建农户类型。
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倾向得分匹配质量评估:研究发现,土地使用权的安全性是影响农林复合经营采用的重要因素,拥有红色土地证书(在越南,这代表合法的土地所有权)能提高农户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概率。土壤类型也起着重要作用,酸性土壤、沙质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会增加农户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可能性。此外,农户的民族也是一个显著因素,当地较大的民族 H’mong 人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概率较低。而农场规模对采用决策没有显著影响,距离市场越远,农户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可能性越大。
- 农林复合经营的影响:从经济指标来看,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农户每公顷农业收入比非采用者高 800 万越南盾(约 325 美元)。但在环境方面,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农户土壤侵蚀水平显著高于非采用者,约高出 6.9%。在社会方面,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农户每公顷雇佣劳动力的天数比非采用者少 1.64 天,且家庭食物不足的月份多 1 个月。
- 农户类型: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人员将农户分为六类,分别是:依赖非农收入的农户(Off-farm income-dependent farmers)、小型多样化粗放经营农户(Small diversified extensive farmers)、大型粗放高价值作物生产者(Large extensive high value crop producers)、专业混合农林经营者(Specialist mixed agroforesters)、谷物种植者(Cereal growers)和集约化市场导向型农户(Intensive market-oriented farmers)。这六类农户在农场规模、土地利用、收入来源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表明,农林复合经营在改善当地农民生计方面有积极的信号,特别是在经济收入方面。然而,由于目前样本中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大多尚未成熟,随着系统的进一步成熟和产量的增加,收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环境效益也可能会逐渐显现。对于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不成熟,树木树冠尚未完全形成,无法有效减少土壤侵蚀;也可能是因为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农户原本所在地区的侵蚀风险就较高。此外,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些影响农林复合经营效果评估的因素,如无法控制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成熟度、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多样性高难以比较、农户采用农林复合经营的程度不同等。
总的来说,该研究为深入了解农林复合经营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不仅揭示了农林复合经营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潜在影响,还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未来的研究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系统,更详细地考虑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建立时间、具体类型及其核心组成部分,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农林复合经营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