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哺乳动物TRB基因座中特殊TRBD2-TRBJ1重排模式的发现及其对CDR3库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BMC Genomics》:scTCR-seq and HTS reveal a special novel TRBD2-TRBJ1 rearrangement in mammalian TRB CDR3 repertoire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5日 来源:BMC Genomics 3.5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传统"12/23规则"无法解释TRBD2与TRBJ1的重排现象。遵义医科大学团队通过scTCR-seq和HTS技术,在人类、小鼠等5种哺乳动物中发现14-24%的D2-J1特殊重排,揭示反向TRBV30基因通过优先与D2或D1发生倒位重排的两种新机制,为TCR多样性形成提供了新视角。
在免疫系统的精密调控中,T细胞受体(TCR)的多样性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核心。传统理论认为,TCRβ链的V(D)J重排严格遵循"12/23规则"和"D-J重排先于V-(D-J)重排"的原则。然而,这种经典理论无法解释TRB基因座中TRBD2(D2)与TRBJ1(J1)的重排现象——由于D2与J1在基因组上的物理位置和RSS(重组信号序列)特性,二者理论上不能直接发生重排。这一科学谜题长期困扰着免疫学家,也限制了对TCR库完整多样性的认识。
为破解这一难题,遵义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跨物种研究。他们发现哺乳动物TRB基因座末端存在一个独特的反向TRBV30基因(小鼠中为TRBV31),可能通过特殊机制介导D2-J1重排。通过整合单细胞TCR测序(scTCR-seq)和高通量测序(HTS)技术,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人类、小鼠、恒河猴、蝙蝠和牛等五种哺乳动物胸腺及外周组织的TRB CDR3库。令人惊讶的是,在所有物种中都检测到显著比例的D2-J1重排(人类14%、恒河猴24%、蝙蝠15%、牛11%),这些发现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Genomics》上,为理解TCR多样性形成机制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组学整合分析策略。从样本获取来看,包括人类胸腺(7天-35岁不同发育阶段)、小鼠脾脏/胸腺(BALB/c和C57BL/6品系)、恒河猴外周血、蝙蝠脾脏等42个样本。技术层面主要运用:1)5'RACE和多重PCR扩增TRB CDR3序列;2)Illumina HiSeq/NovaSeq平台进行HTS;3)10x Genomics单细胞平台获取scTCR-seq数据;4)通过IMGT/GENE-DB、MiXCR等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VDJC基因注释和重组模式分析。质量控制方面,所有序列均需明确鉴定D1或D2基因身份,包含有功能和无功能序列以全面评估重组特征。
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多项重要发现。在"TRB基因座V、D、J、C基因的位置、顺序和重组规则"中,通过比较13种已注释的哺乳动物TRB基因座,确认其共同具有V(1-29)-D1J1C1-D2J2C2-V30结构,牛科动物还额外存在D3J3C3簇。重要的是,D2的3'D-23RSS与J1的5'J-12RSS理论上无法直接重组,这为后续特殊重组模式的发现埋下伏笔。
"人类、小鼠、恒河猴、蝙蝠和牛TRB CDR3库中D-J重排的数量和频率"部分展示了突破性数据。在人类样本中,胸腺HTS检测到21.61%的D2基因参与D2-J1重排,外周血scTCR-seq中这一比例达21.57%。小鼠脾脏HTS显示6.27%的D2-J1重排,而恒河猴外周血中比例高达29.4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牛脾脏样本中除检测到11.51%的D2-J1重排外,还发现22.48%的D2-J3重排,表明这种特殊重组模式在多个DJ簇中普遍存在。
"D2-J1重排的机制和CDR3序列示例"部分提出了两种创新性机制模型。第一种是反向V30基因优先与D2发生倒位重排(V30-D2),继而与J1形成V30-D2-J1重排。第二种是V30优先与D1重排,使正向V基因(Vx)得以通过倒位重排形成Vx-D2-J1。单细胞数据中同时存在V30-D1-J2和Vx-D2-J1重排的T细胞,为第二种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在讨论与结论部分,研究强调了三个关键突破。首先,这是首次在多种哺乳动物中系统证实D2-J1重排的普遍存在(14-24%),打破了"D2仅能与J2重组"的传统认知。其次,提出的两种机制模型完美解释了反向TRBV30如何通过"分子桥梁"作用促成特殊重排,其中V30-D2-J1约占5%,而Vx-D2-J1占95%。最后,在牛的三簇DJ结构中发现的D3-J1和D2-J3重排(11-22%),暗示该机制可能普遍适用于多DJ簇的免疫基因座。
这项研究的科学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理论上,它扩展了V(D)J重排的"12/23规则",为"超越12/23规则"的特殊重组模式添加了新成员。技术上,scTCR-seq与HTS的联合应用为免疫组学研究建立了新范式。临床应用上,D2-J1重排产生的特殊CDR3库可能参与自身免疫病或肿瘤免疫的调控,为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新靶点。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还提出反向TRBV30基因的进化意义、其启动子与转座元件的调控关系等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免疫遗传学领域的知识空白,也为TCR工程改造和免疫治疗策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