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ratina adenophora新鲜与干燥叶提取物对水稻品种的化感效应:抑制机制与品种差异研究

《Discover Plants》:Allelopathic effects of fresh and dried leaf extracts of Ageratina adenophora on rice varietie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来源:Discover Plants

编辑推荐:

  为解决入侵植物Ageratina adenophora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水稻生长的关键问题,Kavita Khatri团队开展其叶提取物对水稻品种Arize 6444(RVI)和VNR 2245(RVII)的化感效应研究。发现干燥叶提取物在100%浓度下对种子萌发抑制率达88%,根长减少92%,且RVI对化感胁迫更具耐受性。该研究为入侵植物管理及水稻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成果发表于《Discover Plants》。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生物入侵已成为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农业安全的重大挑战。其中,原产于墨西哥的恶性入侵植物Ageratina adenophora(紫茎泽兰)凭借其强大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已在全球40余个国家疯狂扩散,被科学家们称为"生态系统的破坏者"。这种菊科植物通过释放80多种化感物质,不仅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养分循环,更会严重抑制周边植物的萌发与生长。在印度喜马拉雅中部地区,它们密集生长于稻田边缘,形成"绿色屏障",导致水稻减产。然而,面对这种"化学武器"攻击,不同水稻品种是否存在抗性差异?干燥和新鲜叶片提取物的化感效力有何不同?这些关键问题亟待解答。

来自库曼大学植物学系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一科学难题展开深入研究。他们选取当地广泛栽培的两个水稻品种Arize 6444(RVI)和VNR 2245(RV I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生物测定实验,首次揭示了干燥叶提取物比新鲜叶提取物具有更强的化感抑制效应,并发现品种间存在显著抗性差异。这项发表于《Discover Plants》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理解入侵植物的生态影响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更为田间化感胁迫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采用标准化的生物测定方法:采集成熟健康叶片分别制备50%和100%浓度的新鲜/干燥叶水提液;对表面消毒的水稻种子进行培养皿萌发实验(每组10粒种子,3次重复);每日记录萌发率并测量15天后幼苗的胚芽(plumule)和胚根(radicle)长度;最后通过烘干称重测定生物量积累。数据分析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Three-Way ANOVA)和响应指数(Response Index, RI)计算,全面评估品种、提取物类型和浓度间的交互效应。

结果部分揭示多项重要发现:?

  1. ?浓度依赖性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显示"剂量-效应"关系,100%干燥叶提取物对RVI和RV II萌发抑制分别达100%和88%,胚根长度减少幅度(92%)显著高于胚芽(69%)。
  2. ?干燥叶提取物更强效:干燥处理使化感物质浓度提升,其抑制效果比新鲜叶提取物平均增强15-20%,尤其在生物量积累方面呈现完全抑制(100%)。
  3. ?品种抗性差异:RV II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在50%新鲜叶提取物处理下甚至出现刺激效应(RI>0),而RVI对所有处理均更敏感。
  4. ?生长参数敏感性排序:胚根长度>萌发率>胚芽长度>生物量,表明根系是化感物质作用的首要靶标。

讨论与结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A. adenophora不同物理状态叶提取物的化感潜力,证实干燥过程可能通过浓缩或转化酚类化合物(如7-hydroxy-8,9-dehydrothymol 9-O-trans-ferulate等)增强毒性。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暗示通过育种筛选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其中RV II的耐受特性值得深入挖掘其分子机制。研究者建议将低浓度叶提取物开发为生态除草剂的可能性,同时警告在入侵区避免种植敏感品种RVI。未来研究需拓展至田间试验,并解析关键化感物质的分子作用靶点。这项成果为协调入侵植物管理与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双赢思路,彰显了生态学理论与农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价值。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