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童年期受虐与孩子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PRF 和 PSS 的关键作用

《BMC Psychology》:Relationship of maternal childhood maltreatment and children’s emotional-behavioral problems: parental reflection functioning and social support’s role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BMC Psychology 2.7

编辑推荐:

  为探究母亲童年期虐待(CM)与孩子情绪行为问题间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以父母反思功能(PRF)和感知社会支持(PSS)为中介变量的研究。结果显示 CM 通过 PRF 的前心智化模式间接影响孩子相关问题,PSS 无显著中介作用,该研究为干预提供方向。

  在成长的旅程中,童年本应是充满阳光与欢笑的时光,但童年虐待(Childhood maltreatment,CM)这一全球性问题,却如阴影般笼罩着许多孩子的生活。它不仅给受害者自身带来深远且持久的伤害,更会在他们为人父母后,影响下一代的成长。过往研究虽已揭示 CM 与孩子行为问题存在关联,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却如同迷雾,亟待揭开。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又该如何打破这一不良影响的循环?这些问题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探寻答案,来自伊朗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深入研究。他们聚焦于母亲童年期虐待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将父母反思功能(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PRF)和感知社会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PSS)作为关键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Psychology》杂志上,为我们理解这一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这一技术方法。他们从伊朗设拉子市的心理学诊所招募了 222 位 4 - 6 岁有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使用了童年虐待问卷(Childhood Maltreatment Questionnaire,CTQ)来评估母亲的童年虐待经历;运用优势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通过父母反思功能问卷(Parental Reflective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PRFQ)测量父母反思功能;借助感知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衡量感知社会支持水平 。

测量模型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标准化根均方残差(SRMR)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所有构念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Cronbach’s alpha 超过 0.7,且满足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的标准,这意味着研究中使用的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测量相应的变量。

中介结构模型


在中介结构模型方面,研究发现母亲的 CM 与 PRFQ - IC(β = -0.28,p < 0.001)、PRFQ - PM(β = 0.27,p < 0.01)和 PSS(β = -0.44,p < 0.001)的直接关联显著,与 PRFQ - CM(β = -0.12,p = 0.06)的直接关联边缘显著 。PRFQ - CM 与亲社会行为(β = 0.18,p < 0.05)直接相关;PRFQ - PM 与情绪症状(β = 0.26,p < 0.01)、品行问题(β = 0.36,p < 0.01)、多动 / 注意力不集中(β = 0.33,p < 0.001)、同伴关系问题(β = 0.27,p < 0.01)和亲社会行为(β = -0.28,p < 0.001)均直接相关。母亲的 CM 通过 PRFQ - PM 与总情绪行为问题(β = 0.07,p < 0.05)、情绪症状(β = 0.07,p = 0.05)、品行问题(β = 0.1,p < 0.05)、多动 / 注意力不集中(β = 0.09,p < 0.05)、同伴关系问题(β = 0.07,p < 0.05)和亲社会行为(β = -0.07,p < 0.05)存在显著间接关联,但通过 PSS 与这些结果均无显著间接关联。

关于第三个假设,母亲的 CM 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直接关联不显著(β = 0.05,p = 0.5),CM 与 PSS 显著相关(β = -0.3,p < 0.001),但 PSS 与 PRF 的关系不显著(β = 0.17,p = 0.2),PRF 与情绪行为问题显著相关(β = -0.27,p < 0.05),母亲的 CM 通过 PSS 和 PRF 的顺序路径与情绪行为问题的间接关联不显著(β = 0.01,p = 0.3)。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该研究表明母亲童年期虐待与孩子情绪行为问题并非直接关联,而是通过 PRF 的前心智化(Pre - Mentalizing,PM)模式间接产生影响。这一发现强调了前心智化模式在理解这种代际关联中的关键作用。同时,PSS 在这一关系中未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可能是由于伊朗社会的文化和关系因素影响,社会支持主要侧重于实际援助而非情感支持,难以对孩子的情绪行为结果产生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母亲对心理状态的确定性(Certainty about Mental States,CMs)和兴趣与好奇心(Interest and Curiosity,IC)也未在母亲 CM 与孩子情绪行为问题间起到中介作用。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为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方向。识别出父母反思功能的前心智化模式作为中介变量,意味着在针对受 CM 影响家庭的治疗干预中,可以着重融入反思性实践,提升父母对自己和孩子心理状态的反思能力,进而促进更健康的亲子关系,改善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健康状况。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童年虐待影响下一代的复杂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推动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