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微生物组疗法的监管框架:欧洲监管进展的洞察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microbiome-based therapies: insights into European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7.8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微生物组疗法(MbT)在欧洲监管体系中的最新进展,涵盖从微生物群移植(MT)到活体生物治疗产品(LBP)的全谱系创新疗法。文章重点解析了《人体来源物质(SoHO)新规》(EU 2024/1938)对微生物组样本采集、加工和应用的革命性影响,揭示了监管科学在解决微生物组产品特性鉴定、批次一致性及风险效益评估等关键挑战中的核心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详细对比了FDA与EMA对活体生物制剂的不同监管路径,并前瞻性探讨了噬菌体治疗产品(PTMP)的个性化治疗监管困境。
微生物组疗法(MbT)构成一个连续创新谱系,从最原始的微生物群移植(MT)到高度工程化的活体生物治疗产品(LBP)。这个光谱包含六大类型:微生物群移植(MT)直接转移最小限度处理的微生物群落;供体来源的微生物组药物如RebyotaTM这类粪便微生物制剂;理性设计的生态系统产品通过共培养实现功能协同;单/多菌株LBPs如VE-303胶囊;非活体微生物产物以及噬菌体治疗产品(PTMP)。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在光谱上的位置直接影响监管重点——MT类产品更关注供体筛选,而LBP则强调菌株特性鉴定和工艺验证。
临床管线数据揭示,艰难梭菌感染(rCDI)成为最热门的适应症,占在研项目的43%。Seres Therapeutics公司的SER-109(VOWST?)和Rebiotix的RBX2660(Rebyota?)已在美国获批,其III期临床数据显示8周复发率降低达30%以上。新兴领域如肿瘤免疫治疗组合疗法引人注目,Vedenta公司的VE-800与nivolumab联用已完成I/II期试验,开创了"微生物组-免疫检查点"协同治疗新模式。
2024年颁布的SoHO新规(EU 2024/1938)彻底重构了微生物组样本的管理体系。该法规将人体微生物组明确定义为"人体来源物质",要求所有涉及采集、加工或储存微生物组样本的机构必须在2027年8月前完成"SoHO实体"注册。特别关键的是,进行样本处理或存储的机构需升级为"授权SoHO机构",这将对现有微生物库运营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与传统组织监管不同,SoHO新规引入十三项关键活动监管链,从供体登记到临床结局追踪形成闭环。对于微生物群移植(MT)产品,新规强制要求进行收益-风险评估,当科学证据不足时可能要求补充临床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该法规首次明确研究用微生物组样本仍需遵守"自愿无偿捐献"原则,这对学术机构的基础研究带来新的合规挑战。
微生物组药物在欧盟被归类为"生物药品",需同时满足药品指令(2001/83/EC)和SoHO法规的双重要求。这种双重监管在活体生物治疗产品(LBP)上表现尤为突出——欧洲药典专论3053要求口服/阴道用LBP必须建立菌株库并验证存活率,而SoHO规则则追溯原料菌株的人类来源合规性。
噬菌体治疗产品(PTMP)面临独特的监管困境。尽管欧盟尚未出台专门指南,但EMA已启动PTMP开发指南制定程序。现行草案特别关注噬菌体鸡尾酒的组成动态性,建议采用"主文件-应变库"的灵活备案模式。欧洲药典正在制定的5.31章将规范噬菌体效价测定等关键质量属性。
微生物组药物开发面临四大科学-监管交叉难题:首先,"健康微生物组"仍缺乏统一定义,使得产品声称缺乏基准;其次,代谢功能分析方法的验证滞后,目前尚无公认的"微生物组效力测定"标准;再者,批次间变异控制难度大,特别是对于含30株以上菌的复合制剂;最后,传统药代动力学模型难以适用于微生物-宿主动态互作评估。
监管科学创新正在突破这些瓶颈。欧洲"人类微生物组行动"(IHMCSA)项目开发出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品特性鉴定框架,可同时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和代谢组数据。在临床终点方面,"微生物组移植成功率"等新型替代指标正在通过EMA的QUALIFY程序认证,这将显著缩短rCDI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周期。
随着微生物组药物陆续获批,国际监管差异日益凸显。美国FDA通过"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路径已批准两款产品,而欧盟仍主要依赖医院豁免条款。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制定的《微生物组治疗产品国际标准》试图弥合这种差距,特别关注中低收入国家(LMICs)的监管能力建设。
中国"万人微生物组计划"(MMHP)的推进带来东方视角,该项目建立的汉族人群微生物组基线数据库,为亚洲特异性LBP开发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监管机构正就微生物组样本跨境流动规则展开对话,这将对RebyotaTM等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产生深远影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
闂傚倸鍊烽悞锕傛儑瑜版帒鍨傚┑鐘宠壘缁愭鏌熼幆褏鎽犳繛鍛█閺屾稖顦虫い銊ユ閹偟绱掑Ο璇插伎濠碘槅鍨伴妵姗€宕ラ銈囩=闁割偓绲奸崥顐︽煙閸欏鍊愭鐐茬Ч閹煎綊顢曢敐鍥х稻闂備焦鐪归崺鍕垂閹殿喚绀婂┑鐘叉搐缁犵娀鏌ㄩ悢鍝勑i柡鍛倐閺屻劑鎮ら崒娑橆伓 • 揭秘东南亚海岛山羊遗传密码:溯源传播路径与基因渗透之谜 • SCM-198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新发现:调节 T 细胞助力缓解异位病变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