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Associations between maternal adversity and health and children’s telomere length
编辑推荐:
为探究母亲逆境(如不良童年经历 ACEs)和健康(如抑郁症状、慢性疾病)对后代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 “母亲逆境与健康和儿童端粒长度关联” 的研究。结果发现母亲复发 / 缓解型抑郁症状与孩子 3 岁时颊部端粒长度(bTL)缩短有关。该研究为相关干预提供了依据。
在生命的长河中,母亲的健康状况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孕期暴露于母亲压力会增加后代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但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却扑朔迷离。其中,端粒长度(Telomere Length,TL)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因素。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 DNA 序列,就像染色体的 “保护帽”,在细胞复制过程中确保基因组的完整性。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会逐渐缩短,当端粒变得过短时,细胞就进入衰老状态,这与许多疾病和过早死亡都有关系。
此前的研究发现,母亲的一些因素,如年龄、BMI、收入等,与后代的端粒长度有关。同时,母亲的不良童年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也被认为可能影响孩子的端粒长度。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关于母亲 ACEs 与后代端粒长度的关系,有的研究表明母亲 ACEs 越多,婴儿端粒越短;但也有研究发现母亲有 3 个及以上 ACEs 时,孩子的 DNAm 端粒估计值更长。在母亲抑郁症状与孩子端粒长度的关联方面,同样存在争议,有的研究认为母亲抑郁与孩子端粒缩短有关,而有的研究却未发现显著关联。这些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大多数研究只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进行评估,且简单地将抑郁症状划分为 “有” 或 “无”,无法捕捉到抑郁症状的动态变化。
为了深入探究这些复杂的关系,来自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为期 3 年的纵向研究。该研究旨在考察母亲逆境、身体和心理健康与孩子端粒长度之间的关联,具体评估母亲不良童年经历和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不同孕期抑郁症状轨迹对孩子 3 岁后端粒长度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收集香港广华医院产前门诊孕妇的相关信息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对孩子 3 岁时的颊部拭子样本进行处理,测定其端粒长度,通过计算端粒重复拷贝数(T)与单拷贝基因 36B4 拷贝数(S)的比值(T/S)来量化端粒长度,并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其次,运用潜类别增长分析(Latent Class Growth Analysis,LCGA)在 Mplus 7.0 软件中识别孕妇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分析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同时,使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不良童年经历问卷评估母亲 ACEs,让孕妇自我报告慢性疾病情况,并采用中文版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孕妇的抑郁症状 。
研究结果如下:
抑郁症状轨迹分析 :通过 LCGA 分析,研究发现孕妇的抑郁症状存在不同轨迹。最终确定了两类主要轨迹,一类是 “低稳定抑郁症状”,约 86.2% 的女性属于这一组,她们在所有时间点的症状评分都持续较低;另一类是 “复发 / 缓解抑郁症状”,占比约 13.8%,这组女性的抑郁症状呈现波动变化。
与端粒长度的关联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母亲为低稳定抑郁症状的孩子相比,母亲有复发 / 缓解抑郁症状的孩子,其颊部端粒长度更短。即便在考虑了母亲的 ACEs 和慢性疾病因素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此外,母亲的 ACEs 与孩子端粒长度的关系在调整分析中呈现出正向关联,即母亲 ACEs 得分越高,孩子端粒长度反而越长,但这一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量等因素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而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母亲慢性疾病与孩子颊部端粒长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这可能与样本中孕妇相对年轻、慢性疾病患病率低以及采用非临床样本有关。
敏感性分析 :条件 LCGA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两类模型最适合数据拟合,且通过 BCH 方法评估端粒长度的结果与之前的分析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首次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母亲经历的一系列压力源,包括不良童年经历和复发 / 缓解抑郁症状,与孩子 3 岁时的颊部端粒长度有关。这一发现扩展了生物嵌入的概念,强调了母亲经历的各种压力源在理解后代生物衰老方面的重要性。母亲复发 / 缓解抑郁症状对孩子端粒长度的显著影响,为针对高风险女性(如本研究中的复发 / 缓解抑郁症状女性)制定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从生物学机制角度来看,可能是通过影响后代的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ypothalamic - Pituitary - Adrenal,HPA)轴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进而导致端粒缩短。
同时,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自变量的测量采用自我报告方式,可能存在报告偏差;研究未收集孩子性别数据,而孩子性别可能影响端粒长度;仅测量了孩子 3 岁时的颊部端粒长度,缺乏基线数据,且无法调整细胞类型;未获取母亲端粒长度数据,难以全面解释代际影响;样本量相对较小,且仅从香港一家公立医院的产前门诊招募孕妇,可能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该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它让人们认识到母亲抑郁症状轨迹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轨迹对孩子未来端粒长度的不同影响,提示应根据母亲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同时,研究还发现母亲不良童年经历可能影响母亲的抑郁症状和孩子的端粒长度,这表明关注母亲的创伤经历和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创伤知情护理可能是预防或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成果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改善母婴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打赏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