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早期疫苗接种对美国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效果建模研究:速度优先于效力的关键启示
《npj Vaccines》:Modeling the impact of early vaccination in an influenza pan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npj Vaccines 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本研究针对流感大流行中疫苗策略的时效性与效力权衡问题,通过SEIR模型模拟美国人群在3个月vs 6个月启动疫苗接种的场景。结果显示:3个月启动时,高/中/低有效性(VE)疫苗分别可预防95%/84%/38%的死亡,而6个月启动时仅预防21%/18%/8%;早期接种低VE疫苗的效益超过延迟接种高VE疫苗。该研究为疫苗快速部署的优先性提供了量化证据,发表于《npj Vaccines》。
流感病毒作为最具威胁的潜在大流行病原体,在过去一个世纪已引发多次全球危机。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与动物接触增加,新发人畜共患病风险持续升高,而全球化加速了病原体传播速度。COVID-19大流行更凸显了快速疫苗部署的重要性——尽管mRNA技术将疫苗开发周期缩短至数月,但疫苗到达人群时往往已错过疫情高峰。这引发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在疫苗开发速度与效力不可兼得时,决策者应如何权衡?
针对这一难题,VHN Consulting联合Pfizer的研究团队在《npj Vaccines》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团队基于美国人口接触矩阵,构建了包含年龄分层(6月龄-75+岁)和风险分层(基础疾病状态)的SEIR(易感-暴露-感染-恢复)动态传播模型,耦合静态健康结局预测模块。模型参数源自2009年H1N1大流行和COVID-19疫苗的真实世界数据,涵盖三种疫苗有效性场景(高VE:92-97%;中VE:46-88%;低VE:24-43%)和两种大流行强度(中度:20.6万死亡;严重:208.8万死亡)。通过对比3个月与6个月启动疫苗接种的时间差异,系统评估了疫苗策略对死亡率、医疗资源占用等指标的影响。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基于BOBYQA算法的年龄组特异性传播参数校准;2)采用NLopt工具包进行似然最大化计算;3)整合美国医院床位(30万普通/3万ICU)和基线70%占用率的医疗系统约束条件;4)模拟非药物干预(NPI)作为全封锁场景下的传播阻断效应;5)使用泊松分布模拟各年龄组病例观察值。
研究结果揭示多个重要发现:
在健康结局影响方面,早期(3个月)接种高VE疫苗可预防95.3%的预期死亡(中度大流行时避免19.7万例),效果显著优于延迟(6个月)接种的21.8%死亡率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使用低VE疫苗(37.4%死亡率降低)仍优于延迟使用高VE疫苗,证实"速度优先"原则。这种优势在严重大流行场景更为突出,早期高VE疫苗可避免199.8万死亡。
医疗资源压力测试显示,仅早期高VE疫苗能将普通床位峰值占用控制在5.4万张(低于30万可用阈值),而延迟接种时所有VE场景均会导致医疗系统崩溃(严重大流行时需求达282.8万床位)。ICU床位更为紧缺,仅早期高VE方案能维持3万张的容量上限。
非药物干预(NPI)的辅助分析表明,单纯封锁仅能延迟疫情峰值的到来(2周),且仅避免5%的死亡,解除限制后疫情立即反弹。这凸显疫苗接种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讨论部分深入阐释了三个层面的科学意义:首先,研究证实疫苗部署速度是决定大流行结局的主导因素,这与COVID-19时期Kim等学者的发现形成跨病原体印证。其次,研究为"次优疫苗"策略提供支持——当完美匹配疫苗不可及时,使用预存疫苗(如针对H5N1的储备疫苗)仍可挽救大量生命。第三,模型揭示了年龄特异性保护的复杂性,虽然未直接模拟优先接种策略,但指出儿童(超级传播者)与青壮年(1918年大流行高危人群)可能需不同于季节性流感的接种顺序。
该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首次量化了流感大流行中疫苗时效性与效力的效益拐点,为WHO大流行防范框架提供关键决策参数。局限性包括未考虑多波次流行、病毒抗原漂移及两剂接种方案的影响。作者建议未来预案应包含:建立mRNA疫苗平台快速响应机制、预存跨亚型疫苗库、优化基于传播风险的动态优先接种算法。
这项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等待最佳疫苗"的传统思维,证明在生物医学应急响应中,时间本身就是最有效的"疫苗成分"。正如作者所言:"在呼吸道病毒大流行的赛跑中,起跑时间比跑鞋性能更能决定胜负。"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流感,也为其他新兴传染病防控提供了范式转移的理论基础。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