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展离子浓度极化透析器:为腹膜透析液再生带来新希望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Scalable 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dialyzer for peritoneal dialysate regeneration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10.6

编辑推荐:

  为解决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透析治疗便携性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可扩展离子浓度极化(ICP)透析器用于腹膜透析液再生的研究。结果显示该透析器能有效清除毒素,提升透析液再生效率。这为改善 ESRD 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新突破。

  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意味着肾脏功能永久性衰竭,患者面临着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 ESRD 患者数量正以每年 5 - 7% 的速度增长,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即便接受适当的透析治疗,这些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仍比普通人群高出约 30 倍。
目前,ESRD 患者主要治疗方式有肾移植、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肾移植虽有诸多优势,但供体短缺问题难以解决。HD 需要借助专业设备,由医护人员操作,患者通常每周在诊所进行三次透析,每次 4 小时,要在短时间内清除 2 - 3 天积累的废物和多余液体,这会导致患者体内的容量状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频繁波动,影响心血管健康。PD 则利用患者的腹膜作为血液过滤介质,患者可自行更换透析液,因其 “持续过滤” 的特点,更受年轻、活跃患者青睐,且在透析初期的生存率较高,对保留残余肾功能也有帮助。然而,PD 在全球的应用不如 HD 广泛,主要原因在于其清除尿毒症毒素的能力不足,透析液更换繁琐,还容易引发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现状,来自首尔国立大学、江原国立大学医院、翰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可扩展离子浓度极化(ICP)透析器用于腹膜透析液再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
研究人员用到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包括:首先,构建微纳流体装置,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 Nafion 等材料制作微通道和纳米结;其次,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 3 - D 可扩展 ICP 透析器,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以满足医疗应用需求;此外,通过电化学实验,施加外部电压和压力,结合多种检测设备对透析液成分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1. 2 - D 可扩展离子浓度极化透析器:制作了 2 - D 微纳流体缩放装置,通过优化结构减少电动力学不稳定性和电阻,持续注入人体使用过的透析液进行实验。实验发现,ICP 现象能使离子在纳米结前形成耗尽边界,实现废物分离和净化。带正电的物种(和肌酐)依据电泳迁移率从纯化流中去除,最终收集到 90% 的脱盐流,肌酐浓度显著降低;带负电的氯离子()因 ICP 现象在阳极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浓度重新分布;尿素通过阳极侧流的电化学反应完全消除;弱带电的磷(P)在电场作用下分解,通过阴离子废物通道排出。通过对比基于不同传质物理原理的微纳流体装置,发现只有诱导 ICP 现象才能实现透析液的有效净化,该装置命名为 2 - D 可扩展 ICP 透析器。
  2. 3 - D 离子浓度极化透析器的开发:2 - D ICP 透析器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实际透析液回收需求。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通量达毫升每分钟的宏观尺度 ICP 透析器,该装置包含阴极侧宏通道、纳米多孔膜片、纳米多孔树脂涂层微网结构和阳极侧宏通道。为克服大通道尺寸下的电渗不稳定(EOI)问题,将微鳍结构扩展到 z 方向形成微网,优化微网网格尺寸为 400μm,并在微网结构上涂覆纳米多孔树脂,增强阳离子通量。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电流和流速条件,即时,透析器的净化效率最高且 pH 值适宜。
  3. 3 - D 可扩展离子浓度极化透析器:将之前制作的通量为的 3 - D ICP 透析器进一步放大,实现了的通量。随着通量增加,装置的一些设计参数如总体积()、不含网框的体积()和纳米多孔膜的接触面积()等按比例增加。评估发现,虽然通量增加会使功耗降低,但差异较小;不同通量下,纯化流、阴离子废物流和阳离子废物流的电导率变化不同;使用人体腹膜透析液测试,尿素去除率平均超 50%,去除率约 40%,肌酐去除率低于 25% 且随通量增加而增加,去除率在 20 - 25% 之间,P 去除率呈上升趋势。不过,在实验中发现尿素分解存在问题,可能通过安装气泡去除膜、设计更紧密的电极与纯化通道间隙或增加电极表面积来解决。
  4. ICP 透析器辅助腹膜透析:研究人员使用双侧肾切除术大鼠模型,对比传统 PD 和 ICP 透析器辅助 PD 的体内毒性降低性能。在大鼠术后恢复 24 小时后进行 2 小时的 PD 治疗,期间监测尿毒症和其他关键成分的浓度。对于实验组(使用 ICP 透析器辅助 PD),提取使用过的透析液进行再生,再将再生的纯化透析液重新注入大鼠腹腔。结果发现,在 PD 开始后的第一小时,ICP 透析器辅助组的体内毒素浓度明显降低,而无辅助组则没有这种效果。但到第二小时,两组的体内毒素浓度均有所上升,原因是大鼠腹腔排出的透析液含有杂质,影响了 ICP 透析器的净化效率,尤其是对尿素和肌酐的清除。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目前 ESRD 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便携式或可穿戴的 PD 及人工肾设备对改善患者生活意义重大。本研究成功展示了 2 - D 和 3 - D 可扩展 ICP 透析器用于腹膜透析液再生的可行性,在微纳流体平台上有效减少了有毒物质的含量,通过 3D 打印技术制造出大规模流体环境下的透析器,并实现了较高通量的透析液再生,体内实验也证明了其能有效降低体内毒性、节省透析液体积。未来,通过整合更多功能,如主动过滤机制、实时监测传感器、供能单元和营养输送系统等,有望实现一款能显著改善 ESRD 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新型设备,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