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调控锌饥饿反应与次级代谢,对尖孢镰刀菌致病性至关重要

《SCIENCE ADVANCES》:Circadian clock is critical for fungal pathogenesis by regulating zinc starvation response and secondary metabolism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编辑推荐:

  为探究生物钟在病原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对象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其生物钟通过调节锌饥饿反应和次级代谢影响致病性,该研究为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提供新方向。

  在自然界中,从细菌到人类,许多生物体内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 “内在时钟”—— 生物钟,它像一个精准的指挥官,调控着生物体内众多基因的节律性表达,帮助生物适应环境的昼夜变化。在真菌的世界里,生物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致病真菌方面,其具体功能和机制却迷雾重重。例如,虽然已知一些真菌的生物钟能调节某些生理过程,可对于大多数致病真菌而言,它们的生物钟是否真的具有功能,以及如何影响其致病性,科学家们还知之甚少。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植物病原菌,能引发多种植物疾病,严重威胁农业生产。为了揭开致病真菌生物钟的神秘面纱,探寻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新策略,研究人员针对尖孢镰刀菌展开了深入研究。最终,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基因分析方面,通过 RNA 测序(RNA-seq)全面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合 eJTK_CYCLE 算法筛选出节律性表达的基因;在蛋白研究层面,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验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 -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ChIP-qPCR)确定蛋白与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情况;此外,还通过构建突变体,观察其在致病性、生长及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以此探究相关基因的功能。

研究结果如下:

  1. 尖孢镰刀菌具有功能性生物钟:研究人员在尖孢镰刀菌中发现了多个生物钟相关基因,如 FoWC1、FoWC2 和 10 个 FoFRQ 蛋白(FRQ 同源物)。其中,FoFRQ1 与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的 FRQ 序列相似度高达 81%,且在众多 FoFRQ 基因中表达量最高,是主要的 FRQ 蛋白。在持续黑暗(DD)条件下,Fofrq1的 mRNA 和蛋白水平呈节律性振荡,引入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后,野生型菌株的荧光素酶活性也表现出约 24 小时的昼夜节律,而 ΔFowc1突变体则失去了这种节律。同时,光照和温度变化能够影响Fofrq1的表达,表明尖孢镰刀菌的生物钟可以对环境信号做出响应。
  2. 生物钟调控网络: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系列生物钟基因敲除突变体,如 ΔFowc1、ΔFowc2、ΔFowcc、ΔFofrh、ΔFofrq1和 ΔFofrq10等。结果显示,这些突变体虽然菌丝生长未受影响,但色素产生发生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FoWC1 与 FoWC2 相互作用形成正调控复合物 FoWCC,激活Fofrq1的转录;FoFRQ1 与 FoFRH 相互作用形成负调控复合物,抑制 FoWCC 的活性,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钟调控负反馈回路。
  3. 生物钟控制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通过对番茄植株进行接种实验,研究人员发现,破坏生物钟核心振荡器的正调控因子(Fowc1Fowc2)或负调控因子(Fofrq1Fofrh),都会使尖孢镰刀菌失去致病性,而 ΔFofrq10突变体仍能诱导番茄植株出现枯萎症状,表明 FoFRQ1 在真菌致病性中起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存在昼夜变化,当菌株与植物的昼夜节律同步时,在黎明(Host-ZT0 和 Pathogen-ZT0)时感染症状最为严重;当菌株的昼夜节律与植物相反时,严重症状的高峰则转移到黄昏(Host-ZT12 和 Pathogen-ZT0)。
  4. 生物钟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对尖孢镰刀菌进行了时间序列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 993 个在 24 小时周期内节律性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转录因子和代谢成分相关,其中包括 9 个节律性转录因子,如 FoZafAFoCzf1,它们在真菌致病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尖孢镰刀菌中存在一些与粗糙脉孢菌节律性基因和 WC - 2 靶基因同源的基因,表明真菌生物钟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5. 生物钟调节锌饥饿反应:锌是真菌生长和致病所必需的金属元素,FoZafA 在调节锌稳态和介导真菌对锌饥饿的适应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 ΔFowc2突变体中,FozafA的转录水平降低且节律性受损,ΔFozafA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减慢,对番茄植株的致病性显著降低。此外,在锌饥饿条件下,生物钟突变体中FozafAFozrfB(受 FoZafA 调控的高亲和力锌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大幅下降,孢子产生也明显减少,表明生物钟在尖孢镰刀菌适应锌饥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生物钟控制的次级代谢产物有助于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真菌入侵植物往往依赖于次级代谢产生的植物毒素。研究人员发现,野生型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提取物能使番茄植株叶片在 48 小时内出现枯萎症状,而 ΔFowcc突变体的提取物则无此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录因子 FoCzf1 能激活次级代谢产物镰刀菌酸(fusaric acid)的生物合成,且其表达具有节律性,受生物钟调控。在 ΔFoczf1和 ΔFowcc突变体中,镰刀菌酸的产量大幅下降,而互补菌株则能恢复其产量。此外,敲除Foczf1还会导致尖孢镰刀菌生长速率下降和致病性降低。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该研究首次证实了尖孢镰刀菌中存在功能性生物钟,并且该生物钟通过调节锌饥饿反应和次级代谢,对真菌的致病性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新机制,为开发基于生物钟调控的新型生物杀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望为农业生产中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开辟新的途径,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