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盐水中覆盖层下永久冻土融化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转变研究
《SCIENCE ADVANCES》:Permafrost thawing under overlaying salt water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SCIENCE ADVANCES 11.7
编辑推荐:
本期推荐:研究团队通过可视化实验揭示了盐水覆盖下多孔介质中冰融化的新机制。研究发现,与传统Rayleigh-Darcy(R-D)理论预期相反,低Rayleigh数(R)时出现指状融化前沿,而高R时反而呈现稳定融化模式。该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阐明了局部环流与全局混沌对流竞争导致模式转变的机理,修正了经典质量传输理论对融化速率的低估,对冻土区甲烷释放评估和海岸工程防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针对这一科学难题,国内某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们设计了一套创新的可视化实验系统:在恒温-5°C条件下,采用预饱和玻璃珠(直径0.1-0.5mm)构建多孔介质冻土模型,通过Hele-Shaw细胞观测不同盐度(10-20wt% NaCl)盐水覆盖层的融化过程。研究结合高速摄像记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形态分析和COMSOL数值模拟,首次捕捉到融化前沿的精细演化特征,并建立了包含机械弥散效应的理论模型。
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多项重要发现:
1)可视化实验:通过9组对照实验(R=3113-175880)发现,小粒径(0.1mm)低盐度(10wt%)条件下出现显著指状融化(图2A),而大粒径(0.5mm)高盐度(20wt%)时融化前沿保持水平稳定(图2B)。FFT分析显示低R时最大波幅emax随融化深度h呈指数增长,而高R时波动被"冻结"(图2D-E)。
2)流场结构:伪稳态数值模拟揭示,低R(=10)时底部扰动诱导局部环流(图3A),导致波谷处质量通量Jd高于波峰(图3E);而高R(=100000)时出现与扰动无关的全局混沌对流(图3C),使浓度场均匀化。理论分析表明,当局部环流特征时间τlc与混合时间τmix的比值τlc/τmix随R增加而增大,导致流动主导机制转变(公式1)。
3)指状尺度:推导出主导波长λ=√(3DTh2/DRh)(公式2),实验证实λ∝h(1+β)/2(β≈1)且与Δρ无关(图4)。发现指状生长强度Jfinger∝h-(1+β)/2k1-(1-β)/4Δρ2e,解释了指数增长现象(图4C)。
4)融化动力学:修正经典R-D对流理论,引入达西数Da=k/h2后,所有实验数据均满足Sh∝RhDa-1/3的统一关系(图5C),融化速率最高可达传统预测的4倍。
这项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冻土融化机制的认识:传统理论认为高Rayleigh数必然增强不稳定性,而本研究发现当R超过临界值时,强烈的横向混合反而会抑制指状结构发展。这一发现对冻土区环境风险评估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指状融化可能导致冻土层在完全解冻前就被穿透,形成地表-地下甲烷释放的快速通道;另一方面,修正后的质量传输模型显示实际融化速率被严重低估。该机理同样适用于岩浆迁移、碳封存等地质过程,为相关领域模型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方面,团队创新性地采用:(1)多参数调控的Hele-Shaw细胞实验系统,实现孔隙尺度可视化;(2)伪稳态假设下的COMSOL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克服计算瓶颈;(3)基于FFT的融化前沿定量表征方法;(4)引入机械弥散系数DT=αTud的改进传输理论。这些技术手段为复杂相变界面的研究建立了新范式。
婵炴垶鎸搁鍫澝归崶顒€违濠电姴瀚惌搴ㄦ煠瀹曞洤浠滈柛鐐存尦閹藉倻鈧綆鍓氶銈夋偣閹扳晛濡虹紒銊у閹峰懎饪伴崘銊р偓濠氭煛鐎n偄濮堥柡宀€鍠庨埢鏃堝即閻樿櫕姣勯柣搴㈢⊕閸旀帡宕濋悢鐓幬ラ柨鐕傛嫹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