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全面综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中巨噬细胞作用的深入见解
《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macrophages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 9.2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自 19 世纪末被首次分离以来,其感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列为急需新治疗方案的高优先级关键病原体。在 20 年的 SENTRY 抗菌监测计划中,KP 被确定为血流感染的第三大病因。
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 KP 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巨噬细胞与 KP 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KP 具有多种独特的分子和亚细胞特征,如荚膜多糖(CPS)、脂多糖(LPS)、细菌 DNA、外膜蛋白(OMPs)、外膜囊泡(OMVs)和鞭毛等,这些被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巨噬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来识别 PAMPs,主要包括 Toll 样受体(TLR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s)、视黄酸诱导基因 I 样受体(RLRs)、C 型凝集素受体(CLRs)、黑色素瘤缺失 2(AIM2)样受体(ALRs)和环鸟苷酸 - 腺苷酸合成酶(cGAS)等。
人类中已鉴定出 10 种 TLR(TLR1 - 10),小鼠中有 12 种功能性 TLR(TLR1 - TLR9、TLR11 - TLR13)。在 KP 感染中,TLR4、TLR2、TLR3 和 TLR9 发挥着重要作用。
TLR4 能识别 KP 的 LPS 的脂质 A 成分,激活 MyD88 依赖途径和 TRIF 途径,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 I 型干扰素的诱导。此外,KP 的 CPS 也可能激活 TLR4 受体,不同血清型的 CPS 激活方式有所不同。
TLR2 可与其他受体形成异二聚体,识别多种病原体来源的配体,KP 的 OmpA 蛋白能激活 TLR2 受体,在宿主防御中起关键作用。
TLR3 主要识别双链 RNA 病毒,但在 KP 感染中,其作用存在争议。研究发现,TLR3 敲除小鼠的肺泡巨噬细胞杀菌和吞噬能力增强,死亡率降低。
TLR9 作为细胞内 DNA 传感器,能被细菌来源的未甲基化胞嘧啶 - 磷酸 - 鸟嘌呤 DNA 激活,在识别 KP DNA 和启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NLRs 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由中央核苷酸结合和寡聚化结构域(NOD 或 NACHT)、C 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RR)和 N 端效应结构域组成。在 KP 感染中,NLRP3、NLRC4、NLRP12 和 NLRX1 发挥着关键作用。
NLRP3 可被多种刺激激活,KP 的 CPS 和 LPS 能通过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和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激活 NLRP3 - 半胱天冬酶 1 - IL - 1β / HMGB1 途径。
NLRC4 能识别细胞内病原体,KP 可通过其 CPS 和 LPS 激活 NLRC4 炎性小体,在宿主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NLRP12 对 NF - κB 途径有抑制作用,其在 KP 感染中的作用存在争议,但研究表明髓系来源的 NLRP12 在抵抗 KP 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NLRX1 定位于线粒体,KP 可通过其 T6SS 效应器 VgrG4 激活 NLRX1,限制 NF - κB 炎症反应,具体机制涉及 VgrG4 与线粒体外膜蛋白 mitofusin 2 结合,促使 Ca2?从内质网转移到线粒体,激活 Drp1,导致线粒体网络碎片化。
CLRs 包括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也称为 CD206)和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 1(LOX - 1)。
MMR 能识别特定的碳水化合物分子,某些 KP 血清型(如 K3、K7、K12)的 CPS 可激活 MMR,进而激活 SYK 激酶,诱导炎症和抗菌过程。
LOX - 1 在亚胺培南压力下,可被 KP 分泌的 OMVs 中的 GroEL 蛋白激活,引发细胞焦亡,加剧炎症反应。抑制 OMV 产生或 LOX - 1 表达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小鼠死亡率。
ALRs 中的 IFI207 在巨噬细胞中主要表达,在 KP 感染中起关键作用。IFI207 的激活独立于双链 DNA 识别,且 LPS 可增强其表达,激活后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
cGAS 是一种细胞 DNA 传感器,KP 感染可激活 cGAS - STING 信号通路,但具体激活 cGAS 的 KP 成分尚不清楚。STING 在 KP 感染中的作用复杂,缺乏 STING 可促进 KP 的清除。
CPS 是 KP 的重要毒力因子,能形成约 160nm 厚的多糖纤维层,保护细菌免受不利环境影响。K1 和 K2 血清型的 CPS 可阻止巨噬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伤,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巨噬细胞的识别和攻击,如缺乏甘露糖或唾液酸残基、模拟宿主来源的唾液酸等。此外,某些菌株的 CPS 还可部分屏蔽 LPS,使其逃避 TLR 的检测。
LPS 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细菌的关键毒力因子,可激活 TLR4 信号通路。但 KP 可通过修饰 LPS,如脂质 A 的 2 - 羟基化,逃避免疫检测,增强其毒力。不过,LPS 的 O - 多糖突变并不影响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OmpA 蛋白在 KP 感染中具有双重作用,既能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又能激活 TLR2 信号通路,启动先天免疫反应。
OmpK35/36 是 KP 的外膜蛋白,作为抗生素进入细菌的孔蛋白,其突变会导致抗生素敏感性降低,同时增强细菌的毒力,抑制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但 OmpK35/36 的缺失也可能导致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
M1 极化:巨噬细胞通过 PRRs 识别入侵的 KP 后,通常会迅速极化到 M1 表型,激活 NF - κB 和干扰素信号通路,促进 M1 标记基因的转录,如 CXCL9 和 CXCL10,从而建立强大的免疫反应。
M (Kp) 极化:近年来发现,KP 感染可诱导一种新的巨噬细胞极化状态 M (Kp),这是一种 M2 样的抗炎极化状态,由 TLR2/4 - I 型干扰素 - IL - 10 - STAT6 信号轴驱动,其关键标记包括 Arg1、Fizz1、iNOS、CD163、CD206 等,这种极化状态有利于 KP 在巨噬细胞内的持续存在和生存。
巨噬细胞在感染时会发生代谢重编程,以满足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求。在 M (Kp) 极化过程中,增强的糖酵解是主要代谢途径,抑制糖酵解可增强巨噬细胞对 KP 的清除能力。此外,KP 感染还可激活宿主的谷氨酰胺分解和脂肪酸氧化,同时激活免疫反应基因 1(IRG1) - 衣康酸抗炎途径,衣康酸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细菌清除。
自噬是细胞对入侵微生物的一种重要先天免疫形式,通过消化细胞质成分来发挥杀菌作用。KP 可激活自噬相关基因(ATGs),如 ATG7,触发自噬。多种 KP 成分可通过激活 TLR4 受体,诱导 TBK1 - NF - κB 途径,促进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NLRs 和 cGAS - STING 信号通路也与自噬的诱导有关。然而,KP 可通过干扰自噬过程,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逃避宿主细胞的自噬清除。自噬在巨噬细胞抵抗 KP 感染中起关键作用,增强自噬可减轻 KP 感染的不良后果。
凋亡是一种高度调节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维持细胞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在 KP 感染中,凋亡的作用相对较小,KP 主要诱导非凋亡性细胞死亡。但吞噬 KP 的巨噬细胞可能因吞噬体无法与溶酶体融合而发生凋亡。KP 可通过其 CPS 等因子抑制凋亡信号通路,逃避宿主的杀菌作用。增强凋亡信号或抑制 KP 的免疫逃避机制,可能提高巨噬细胞对 KP 的杀菌效果。
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由 gasdermin 家族介导。KP 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 NLRP3 - 半胱天冬酶 1,导致下游 IL - 1β 的切割和释放,从而诱导巨噬细胞焦亡。此外,KP 还可通过激活 Pyrin 炎性小体和 caspase - 11 介导的非经典途径诱导焦亡。细胞焦亡在 KP 感染中的作用复杂,既有助于宿主防御,又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细菌扩散。抑制 NLRP3 炎性小体激活的物质可减轻肺损伤,提高小鼠生存率。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坏死形式,当细胞无法进行凋亡时发生。KP 可激活坏死性凋亡途径,RIPK3 在 KP 感染的坏死性凋亡途径中可能起更关键的作用。KP 通过抑制凋亡并触发坏死性凋亡,逃避巨噬细胞对感染细胞的吞噬清除。抑制坏死性凋亡可能增强宿主对 KP 的免疫反应,减少感染的严重程度。
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引发菌群失调,因此需要开发针对性的抗生素疗法。基于 KP 特定表位设计的抗体或疫苗,可增强巨噬细胞对 KP 的摄取和杀伤能力,提高感染后的恢复率和生存率。目前,针对 KP 的疫苗主要集中在 CPS、LPS、OMPs 和 OMVs 等靶点,相关疫苗在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中已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效果。
由于 KP 可在巨噬细胞内持续存在和复制,增强早期巨噬细胞对 KP 的杀伤能力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抑制 STAT6 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巨噬细胞清除 KP,增强自噬和早期应用焦亡激活剂也可能具有治疗潜力。
巨噬细胞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的促炎性质在对抗细菌时具有一定作用,但过度的细胞死亡会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抑制晚期感染时的焦亡和坏死性凋亡,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死亡率。非甾体抗炎药乙酰水杨酸(ASA)和 5 - 氨基水杨酸(5 - ASA)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可减少炎症和细菌负荷。
巨噬细胞通过多种 PRRs 识别 KP,激活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同时经历自噬、凋亡、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等细胞死亡过程。KP 在细胞外和细胞内的双重存在形式,以及其诱导的 M (Kp) 极化状态和抗炎代谢产物的积累,使得 KP 难以被有效清除。
目前临床治疗 KP 感染的选择有限,深入了解巨噬细胞对 KP 的反应至关重要。综合治疗策略,包括使用针对性抗生素、调节巨噬细胞反应、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等,有望提高 KP 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