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perus communis 和 J. sabina 这两种刺柏属植物,就像一对神秘的 “双胞胎”。它们在伊比利亚比利牛斯山脉中部的埃斯波特山谷(Espot valley)同域生长,展现出相似的入侵能力,都以匍匐灌木的形态在曾经的牧场上扩张。但离开这个山谷,J. communis 如同 “旅行家”,广泛分布于区域乃至全北区;而 J. sabina 则像 “隐居者”,仅稀疏分布在遥远的古北区,且局限于少数特定地点。这种巨大的差异引发了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是什么导致了它们在生物地理表现上的天壤之别?它们在推动景观变化的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动态机制?
功能结构:J. communis 和 J. sabina 都具有低 SLA、高 LDMC 和长叶寿命的特点,表明它们都在叶片抗逆性上有大量投入。不过,二者在一些性状上也存在差异,如 J. sabina 的种子质量是 J. communis 的两倍,且在中高海拔地区 J. sabina 形成的灌丛更密集123。
冠层扩张:J. sabina 的初级生长速度比 J. communis 更快,二者的生长速度都在中低海拔较高,高海拔较低。并且,性别对 J. sabina 的生长有一定影响,雌株生长略快于雄株45。
物候形态:两种植物在长物候期内表现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J. sabina 的生长启动比 J. communis 稍晚,开花时间从仲夏持续到次年早春,果实成熟较晚且在植株上停留时间更长。此外,J. communis 的果实产量显著高于 J. sabina67。
种群结构:J. communis 种群中小到中等大小的灌木比例较大,年龄结构更均衡,有明显的更新能力;而 J. sabina 种群中大型灌木较多,年轻个体稀少,其更新能力较弱。不过,在过去几十年里,二者的覆盖面积都有显著增加8910。
综合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揭示了看似相似的两种刺柏属植物,在功能结构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在种群结构和繁殖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生态命运。J. communis 凭借更成功的扩散和更新能力,在许多景观中得以广泛分布;J. sabina 则依靠克隆生长和个体长寿,在少数适宜的景观斑块中顽强生存。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全球范围内灌木入侵过程中植被的动态变化,还为珍稀残遗物种的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Folia Geobotanica》,为植物生态学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让人们对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